11.21-11.27的这一周里,总共看了六部电影,品均给出了7.5分的高分,也说明这周看片的质量比较高。
这周只去了一次电影院,看了IMAX版《神奇动物》,对于网上一边倒的好评,我并不能完全赞同。作为我今年第56部院线电影,以及第11部巨幕电影,影片亮度之低让人难以忍受。大量黑暗场景,在高亮度的IMAX银幕上也是无力回天。
抛开影城灯泡因素,一般的观点认为,画面亮度的降低是为了掩盖特效制作的不足,因为很多细节可以省去。然而这部《神奇动物》的特效似乎是一个重要的卖点。且不说为IMAX专门定制的跃幕效果,电影中很多场景的出幕效果都十分明显,魔法打斗、雪花效果的特效都很棒。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那么多黑乎乎的场景,观影体验并不友好。(举个栗子:大反派和那个男孩在小巷子里的那段,什么细节都没有)
而电影的故事和叙事,能明显感觉到为了之后几部做铺垫的痕迹。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会直接影响这一部的故事和节奏。前半段的故事,冗长且分散;而最终的高潮段落则力道不足,草草了事。回过头来再看故事的主线:一个英国魔法动物学家在纽约丢失了自己的一些动物,在追寻动物的时候,卷入了黑魔法师盖勒特·格林德沃的一场阴谋,最终两条故事线交汇,电影高潮。
我们来看这两条线。
一、找动物
找动物经历了四段小高潮,嗅嗅在银行、犀牛在动物园、嗅嗅在珠宝店、蛇鸟和隐形兽在博物馆(?)。其实你可以发现,这四个段落彼此孤立,并没有推动叙事向前发展。而且四段故事的看点各不相同,嗅嗅卖萌,犀牛段落十分像宠物小精灵,蛇鸟则比较惊险,因此四个小高潮不但没有把故事带向最后的高潮,反而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二、纽约魔法圈
这条故事线并非叙事重点,但涉及的人物极多,而且每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故事。设计的比较复杂,其实是为了之后的续集做准备,但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看到结束有一些点依然没搞清楚。尽管不是影片的重点,但一脸蒙圈看完,还是有些不太爽。
三、最后的高潮段落
这一段落安排在了纽约的City Hall地铁站,我们期待的魔法对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都变成了地铁追逐,而默默然连大招都没出现,就被一众魔法师的魔杖给杵死了。尽管在高潮结束,纽约市政恢复的段落满足了观众的奇观需求,但依然掩盖不了高潮段落的疲软。
电影里的动物虽然很萌萌的,让人怜爱,但和现实中的一些动物比起来,就像卖家秀和买家秀。这周终于在家看了《鲨滩》,这部电影应该是我今年最最后悔没在电影院看的电影。且不说影片紧张的剧情和恐怖的氛围,单单看一眼女主,这3D就值得。作为一部惊悚片,电影的惊悚感其实并不太强,但这毫不影响剧情的紧张。虽然电影只有一个人,但你不会觉得空,前半段赏景看人,后半段密海逃脱,我觉得比《神奇动物》要好看。对了,老司机以后要准备飙车的燃料了,这部电影最后女主的妈妈有凸点,我得记住。
这周看了三部华语片,每一部都是佳作。
上次看《颐和园》还是学生时代,那时候我对那个年代大学生的精神高度佩服的五体投地,感觉这才应该是大学生应有的自由思想和精神面貌。现在再看,对于电影所渲染的情绪已经没有太多认同,但依然不妨碍我对这部电影的好评。
随着老朱和陈太太最终走在了一起,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我也看完了,有趣的是,我是倒着看完的。作为李安的处女座,这部电影里有他之后所有作品的影子。关注每一个小人物,将自己最充沛的感情注入到故事中去,这是李安电影里最打动我的。电影的故事冲突设置的非常精巧,对于细节的拿捏很到位。影片最后,陈太太从大楼出来,在等老朱出来的这个过程,你会相信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刻也不过如此——然而这不过是李安所有电影里最平常的一个时刻。
当然,内地导演也是有佳作的,就像这部《洗澡》。影片有点类似《深夜食堂》的设定:一个澡堂,父子三人,看尽人间冷暖。电影里除了父子三人,几个客人的故事每一段都非常温暖。在这一幕幕故事中,澡堂就像一个温暖的家,包容着你的喜怒哀乐。而澡堂又不仅是个休憩的地方,电影里西北姑娘的出嫁,和西藏的沐浴,把洗澡变成了一个精神符号。电影的故事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核心,并且围绕这个核心层层叙事,真的是个难得的剧本。最终澡堂拆迁,则代表了一代人在时代发展中的忧伤。
在距离2017年还有33天的时候,我已经看了193部电影,今年200部的目标已经确定能完成。我深信“电影让生命延长三倍”,也在系统地看电影的过程中,收获了感动和电影知识。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真的要感谢所有电影人:有电影的世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