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倾泻一点我来到简书之初这一点兴奋。该文将围绕“我怎么发现简书的?我为什么要来简书?”这两个问题来写。
我怎么发现简书的?
我发现简书的途径有些偶然,不是因为新闻广告,不是因为公众文章。只是因为在昨天晚上读了一点《学习之道》之后,对于该书的作者——维茨金,有了点兴趣。于是开始百度,想要了解一下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平。我快速地浏览一篇篇网页上的新闻,微博,读书笔记,突然一篇来自简书的作者写的文章吸引了我。该文章主要写了关于对《学习之道》的读书体验。并且文章提到了一条让我很感兴趣的信息——作者借鉴了其他简书作者对于该书的读书笔记从而将《学习之道》这本书读懂了大概。可以借鉴其他简书作者的读书笔记这一点深深地吸引了我,从而让我关注了简书,这也是我来简书的原因之一。
我为什么要来简书?
上面也提到了一点,可以借鉴其他简书作者的读书笔记这个原因,或者说,是为了更多更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这样一个写作的平台,包含了诸多的优秀作者,可输入可输出,的确是我所向往的。
我一直有着很强的将想法诉诸文字的欲望,但是苦于独自写作的孤独和缺少关注的随意,导致了常常在写短短的并无逻辑的文字,总是想到哪就写哪,想不到就不写了。而通常这样的写作也只会让人心中稍微舒服一点,但是却没有将自己在当时的想法,灵感等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由于无人关注,所以常常使用草稿纸,写完就丢。这样的写作方式,导致了我的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来到简书,就是有着一点点的被他人关注自己的文字的可能,在写作时一想到会有被关注的可能,于是就会更注重自己的表达方式,有意识的使用逻辑组织文字,好让读者能够清楚地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下来,文字的组织能力和逻辑能力或者说文笔,必将得到可期的提升。
再者是我喜欢读书,然而又从一些渠道认识到:只有输入的读书是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这样的读法,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到头来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到底读过些什么,学到过什么。必须结合输出,也就是写读书笔记,将自己读过的书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产生的想法和理解,借由读书笔记的方式有组织地呈现出来。这样,你所学过的知识在你脑海里经过了组织,又结合了你的理解和认识,经由读书笔记表达出来,于是便成了有组织有体系的知识块。这样学来的知识,将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痕迹,真正成为属于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