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9岁男孩热衷炒股,母亲拿出10 万元让他尝试,一年来亏了7万。
采访时他的妈妈说:有些心疼但不后悔。丝毫没有责怪孩子的意思。
心底对男孩没由来的羡慕,这样都没有挨骂,这是什么神仙妈妈。
面对子女的错误,父母总是习惯指责,好像做的好是应该的,而做错是不可原谅的。
他们不知道,那些指责贯穿时间,以至于在我们长大后的很多年依然给我们带来伤痛。
1
“别人都能考满分,你为什么就考这点分”、“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什么事都做不好”
相信很多人对这些话都很熟悉,从小到大,我们身边好像总有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成绩好,长得好,听话乖巧孝顺,工作好,工资高,他们是父母眼里的白月光,而我们什么都不是。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他们习惯否定,从不表达爱。
我特别怕在我爸妈面前做什么事,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糟糕特别差劲的孩子,我什么都做不好。
那种自卑感,跟一个人的年龄和成就无关。
我一直到现在也不敢拿起画笔。
小时候特别爱画画,我妈看了我的画从来都只有一句话:你以后千万别画画,你没有这个天分。
后来,书法老师看到了我随手在纸上涂鸦,说我挺有天分,我听了第一反应是老师在嘲讽我,羞愧难当,匆忙毁了那副涂鸦。
再后来,教我书法的老先生几次劝我学画,我都推辞了。
小时候被伤害的太深了,一拿起画笔我就紧张到发抖。
就算是长大了,还是背着被父母贴上的标签。
2
朋友经常吐槽,大学学的计算机专业,家里网线电视电脑手机只要出了问题就找他,只要说一句不会,肯定会被回一句:你这孩子这么多年大学真是白上了。
在他的父母眼里,他就是个不可能成功的孩子。
我问他为什么不尝试跟他爸妈沟通一下,毕竟大学里那些荣誉证书和奖金都可以证明他的能力。
他跟我说了他小时候一件事:那时候他做实验得了市里的一等奖,他爸妈知道后首先怀疑他的奖状是伪造的,后来证实是他得奖以后他妈妈说‘颁这个奖的是找不到人了吗,怎么这么想不开把一等奖给你了’。
他说他到现在每次领奖的时候都有一种受之有愧感觉,无论在别人眼中他多么优秀,他都觉得这不是他该得的。
毕业回到家乡后,那些他试图埋葬的自卑感卷土重来,他不知道该怎么向他父母解释他的大学生活,大学实验室熠熠生辉的他毕业回到家乡就颓废成了另一种模样。
前一段时间北大留美博士12年不回家引起热议,有个网友评论说:希望我是第二个12年不回过年的孩子。
他说他特别理解这种感受。
不是不知感恩,而是用了多年时间才走出来自原生家庭的阴影,逐渐将自己雕刻成真实的模样,不想一朝回去,多年努力顷刻毁于一旦。
3
网上发起一个一个话题:有一个永远只会指责你的父母是什么感觉?
下面一条回答看的让人心疼:
是个煎熬,生不如死......如果自己有勇气、不怕疼,可能我早死了!
生病了首先被指责没有多穿衣服,被别的孩子欺负了没有保护没有安慰只有被指责没有用,在这样的指责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只是抚平心理创伤已经要用尽半生力气,而要自信阳光的做自己又要付出多少努力。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每个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而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或许一生都无法治愈这种影响。
著名导演姜文在一次采访中曾提起他和他母亲的关系是他觉得挺失败的一件事。
他做了很多努力,依然没办法让母亲高兴。
他说当年考上中戏,给母亲看通知单,也没有表现得多高兴,啪的扔在一边,说“你那衣服还没有洗呢,别给我聊这个。”
中国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面对子女脱口而出的永远是指责。
‘你这还没干呢,你那个还没做好呢’。
所以,哪怕是导演姜文这样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谈及他母亲时依然有些落寞。
他努力让母亲开心些,他渴望母亲的认可。无论外界再多的荣誉赞美,都无法治愈曾经被指责被否定带来的伤害。
4
网上很多网友吐槽自己的毒舌爸妈,细数来自亲爹亲妈一万点暴击。
——“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天下最难取悦的人?”
——“亲爱的,当然是你爸妈啊。”
“用尽一千种办法取悦爸妈,努力证明自己能行,可他们总是有办法让我觉得,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有的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哪怕已经成年,用嬉笑不在意的口吻回忆曾经那些指责,依然会没由来的委屈和难过。
他们明白父母也曾被这样粗糙的带大,心疼父母已经年迈,理解他们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但许多人依然没有办法和父母和解。
因为他们怕会控制不住自己,歇斯底里的朝父母要一个等了多年的道歉。
后记:《犯罪心理》里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被虐者,长大后,或成为施虐者,或成为抓这种人的人。希望大家都是第二种人,日后为人父母,培养孩子成长为一个温暖且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