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主动越多,效果越好。读者对自己要求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让我联想到我们在行动营中也是如此,越主动参与收获越多,越主动越燃。所以不管做什么事,只怕有心人。
书中使用棒球案例,发球手好比作者,接球手好比读者,球接得好不好关键看接球手技术,而不是呆呆等待球就好了。所以阅读的技巧需要我们重视。
2. 阅读的层次:从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到主题阅读,是一层一层逐渐上升的能力,而不是天生具有的。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只教会我们基础阅读,所以后面的能力需要刻意练习。
3. 做一个自我有要求的读者:
带着问题去阅读,如这本书在讲什么?作者是如何详细论述的?有道理吗?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必须读出作者言外之意,才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联想:我自己读书从来不带着问题去读,多半是读到哪,喜欢哪部分才会重点去读,也不会去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也没想过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说我是阅读,不如说我是在看文字。
4.分析阅读(本书重点章节):
第一阶段四大规则:1)将书进行分类;2)用一句或几句话概括全书大意;3)以读者的身份列出书的大纲和每章重点;4)搞清楚作者写一本书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阶段:找出重要含义“词汇”,透过它们理解作者话外之音。也就是深度理解语言背后的思想含义,深度与作者对话。
联想:让我想到李笑来老师说的概念,如“学习”,我们一般认为在教室上课听讲就属于学习了,但笑来老师认为没有深度自主思考的学习不算学习,只算填鸭。
5.在完全了解和理解一本书后,进行合理评判。如果不同意且需要有论据。
书中提到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读者全盘接纳,需要的时候还要进行合理评判。
联想:我每次读到喜欢的书都会推荐给老公看,并且会兴奋地给他讲书中的许多不同认知。这时候老公就会反对书中许多观点,并不是老公不接纳新事物,我没有清楚认识到他对这个观点如何来的,书中内容没有了解和理解透彻,当然会对“改变”有防范心理。
后来随着他读了相同书或有相似经历后,再与我探讨时,就会非常认同当初的论点。所以对书中某个“不熟悉的论点、观点”进行评判前,应该是建立在非常了解和理解基础上的。而不要像键盘侠,还没搞清楚状况就会瞎逼逼。
当然如果在这基础上,还是不认同,若有充分论据,合理批判也是有必要的。什么都全盘接纳,也表面没有独立思考。
6. 分析阅读的主要步骤:一进行检视阅读,快速扫描该书大意,将书进行分类、简短概述;二列出该书的大纲和每章重点;三搞清楚作者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四理解作者书中言外之意,深度与作者对话;五合理评判该书相关理论。
7.主题阅读:一研究主题的书单,可以来自图书馆的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二通过检索阅读,选出相同主题书籍和段落篇章。建立主题阅读的目的或主旨,围绕这个目的去针对性解决你想解决的问题。(个人总结,原文是写论文方法)
本书是一本教大家如何阅读的实用性工具书类。大概介绍了读书该有的态度(带着问题和思考去主动阅读),读书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重点章节是分析阅读(基础阅读指的是基本理解书本内容,分析阅读包含前面两项,主题阅读包含前面三项)和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作者主要是为了帮助读者如何去读书,更深层次地劝说读者读书要带着主动思考、读有利于心智成长的书籍。该书主题阅读的方法更适合研究领域的论文撰写者,对于我们想找出解决某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最适用。
我的个人阅读建议:分析阅读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罗列出框架、逻辑和重点。
主题阅读某位牛人建议:30本以上类似主题书籍,10篇公众号文章,2门收费课程。
最后复盘:读完该书花了5天时间,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都是下午和晚上进行阅读。导致效率不高、为了打卡而匆忙完成任务。所以从明天开始早晨起床时间利用起来;其次是使用该书的方法,先使用检视阅读过一遍全书,再进行分析阅读列思维导图,边读边写速度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