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搭李工的车陪孩子去学手风琴,坐在车上闲聊。李工说,昨天去看了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讲起这部电影时,他异常的兴奋,说仿佛回到了自己童年的家乡,说电影院第一次满座。我跟儿子开玩笑说:不会吧,现在电影院很多时候都是几个人的包场呀。什么电影会这么好看?讲到童年,我们这四十左右的中年人开始聊各种童年的趣事。电影已经丢在了脑后,下了车,后又一辆车回来未再提起。
今天母亲节,没有收到礼物。也没有安排什么特别的节目,第一次放下自己的折腾去陪孩子学琴,回来后还有一大把的时间。一年就一次母亲节,印度满座的电影落在我的心上,怎么也放不下。吃饭的时候便在美团上订了两张票。
影院骑车十分钟左右的样子。哪曾想下午的风特别的大,沿途电车道还没修好,风尘飘扬,原本平整的路坑坑洼洼。十分钟的路程最后花了近半个小时。
电影已经开始了。印度话,一句话也听不懂,好在下面有字幕。男主人公是个摔跤手,退役后结婚,盼望生个男孩能实现自己摔跤路上未曾实现的梦想。哪曾想,用了各种方法,还是连得了四个女儿。当第四个女儿出生的时候,他的年龄也已经不小了。荧幕中他收起自己摔跤时的行头,准备将自己的梦想藏在心中,过普通的印度乡下人的生活。
有一天,邻居大妈带着自己两个儿子来找他理论,原因竟然是自己的两个女儿把对方家的两个男孩揍得鼻青脸肿。他说是自己的女儿们不对,但毕竟是女孩子揍男生,男孩的父母也没好意思继续纠缠。只是这个邻居大妈戏剧性的一状又将他的摔跤梦点燃了。他觉得自己两个女儿有摔跤的天分。他突然想:为什么女孩子不可以摔跤呢?好好培养冠军梦是可以实现的。于是他对妻子说:给我一年时间我要培养他们做摔跤手。每天清晨五点钟就开始训练,孩子不原意就拿着根木棍在身边督促。没有条件就自己动手盖间茅草棚当摔跤场所。没有厉害的对手就让自己哥哥的儿子当陪练。营养不够去跟鸡贩子谈到半价鸡肉的供应,即便犯了妻子的忌也总会有办法解决。
在对两个女儿的训练中,他目标明确:要培养摔跤手世界冠军。他技术精湛,规则了然与胸。怎样可以得到技术分,怎样可以拖住对方,怎样可以声东击西。最主要的他教会了两个孩子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无论处于怎样的劣势都要绝地反击。
影片中最为感动我的一段是两个女儿的自我意识的苏醒。那一段是在她们两个决定造反时的醒悟桥段。她们为了反抗父亲,等父亲睡着后调慢他的闹钟,然后假装每天都完成了训练任务。有一次背着父亲带上母亲存下的各种首饰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正当她们玩得尽兴,以为自己的反抗就要胜利时他们的爸爸找到了他们,并给了带他们出来的侄子一个大大的巴掌。就在这个时候她们的朋友给她们讲了这样的话:我羡慕你们有这样的爸爸,他是真当你们是孩子才会这样逼着你们练摔跤,去实现你们的梦想,从而掌控自己的人生。哪里象我的爸爸早早地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将我早早地嫁了出去,我这一辈子除了锅碗漂盆,相夫教子,哪里还有自己的人生?自此她们的训练应该说才是她们自己真心诚意的想要。所以她们的训练成果便也突发猛进。
所以谁能说父母为了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未尽的梦想是错误的做法呢?因为自己有梦想,也曾为梦想努力过,只是各种原因未能全部实现。如果孩子也有这方面的天赋为什么就不能逼自己的孩子一把,走上寻梦之旅呢?孩子终归是孩子,总归还是需要有引路人的。
追梦的过程。需要意志力。需要坚持。需要当事人的决心。需要心法的引导。更需要技术性的支撑。十年一梦,过程很长却也很短。想想自己在育儿的过程又有多少真正的坚持?又有多少真正的梦想?想到此不禁自问:自己有什么梦想呢?我们有原意付出一切而去实现的梦想吗?我们现在对于孩子的各种折腾只怕是将来自己的孩子仅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罢了吗?如此,梦想还要是真正的出于内心坚定的信念与欢喜才行。如果没有,那就从做成一件事情开始。看着影院满座的人影,我心里想着:这部电影要红了。因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希望着自己有属于自己的梦想,都渴望着自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那就从摔跤开始吧,只有跤摔够了,事情总会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