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 在一次各界名流的聚会上,向他的朋友丘吉尔回忆他的人生经历:
他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小镇,父母很早就过世了,是他的姐姐靠着辛苦地帮人洗衣服、干家务,将他抚养成人。
但是,在姐姐出嫁后,他就被无情的姐夫扫地出门,他只能去舅舅家。
舅妈是一个刻薄的人,在他读书的时候,每天只允许他吃一顿饭,而这简单的一顿饭还是自己收拾马厩和剪草坪的劳动成果。
最初的工作就是当学徒,没有钱租房子,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只能把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当“作家”……
我想起了我没结婚前20岁的时候,去信阳一个私人的瓶盖厂打工。
当时这个女厂长是承包了几个药厂的塑料瓶盖,我们是用笨重的铁块子磨具,再把什么“聚乙烯”的塑料粉,上到模具里面,再用按压式挤压机高温压一会儿,再从里面捞出来,用专用的拧瓶盖把手拧掉,每个工要打够4000个至6000个。
下班后还需4个小时磨掉瓶盖毛边边,一个工下来就得12小时。
当时的一个月工资是二三十块钱,后来我又揽了给女厂长家洗衣服,一个月又可得20块钱。
那时她已经有洗衣机了,但我不会用,我就用手洗。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我每天都要在水池里给厂长家洗一次衣服。
我就利用挣的这些钱花了30块,为自己买了人生的第一双厂里处理的真皮皮鞋,后来穿的新衣服也是在这里挣钱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