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除了光影的视觉冲击,
黑白的处理便是最直击人心的。
京城除了标志的金瓦红墙,气派非凡威风凛凛,冲击力极强;剩余的颜色,在我的眼里大约都滤为黑白颗粒,在现实中幻化为历史时空的一道风景线,而代表历史的正是记忆的黑白,回忆的空洞,和人事的虚无。
看清末民国时期的照片,也应是如此。
然被遗忘覆盖去的,是动荡中的流民,无力好奇的失神;是依旧曳着车轱辘穿行的车夫,像不知瀚海黄沙艰险的骆驼;
那是洋人相机捕获的视角。聚焦于乱世下焉无完卵的人间,神秘的东方古国被硬生生撬开后,暴露出溃烂的千疮百孔。
而如今的黑白片,尽管色彩尽褪,竟无一丝衰糜一分凄凉。
盛世荣光下的山河,
黑白也无法遮挡的意气风发。
地牌,它立在原地,宣告着庄严与秩序。
西洋的白墙圆柱,在中国遍地都是。
楼盘争抢注册华丽的名片,涂抹西方色彩的面具,攀上古典主义的裙摆,却是早已失去了灵魂的躯壳。
而真正在炮火和烟尘中屹立至今的西洋建筑,拥有其余形似而神不似楼盘无可比拟的高贵。
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东交民巷,西交民巷…正是如此。
进出频繁的大使人员,绅士礼服,铅直领带,衣冠楚楚,谈吐风云。上层外交事宜,只回旋在西装革履间,若是此时天地格外壮阔,有阳光的地方却显得有一丝不近人情。
有历史记忆的建筑,从黑白片中一看便知。
树影婆娑,砖墙完好。
可是它再不会听见,
炮火的喧嚣,流民的哽咽,
圆桌的口舌,滚动的长叹…
它把岁月的秘密一并封存在了摇曳的树影里
随着时间的枯荣代谢,遁入一纸白书…
前一篇进京中,是回忆的暖色调。
拥有回忆的镶嵌,是主观情感的处理。
从所见所闻的表象中品味时间沉淀后的姿色
你可以看到它的绚烂,它的锋芒
它的兴衰迭代,它的茕茕孑立
颜色是共情的。
但唯有黑白下,你才可以看见它的心。
是老是年轻,是坦诚还是掩饰,
都赤裸裸地平铺在你眼前。
这就是黑白的诱惑,
这就是黑白面孔的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