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夜晚,被迟迟退场的夕阳拖到很晚才到来。多日来,华北地区的高温天一直持续着,人们每一刻都像在蒸笼中度过。
白天走出家门,走向车里,火辣辣的阳光斜刺在裸露的皮肤上,那是一种火烧火燎的感觉。每打开车门,闷在里头的热气翻滚出来,就如烧干的蒸锅突然被打开那样;进入车里,坐在座椅上手扶方向盘,那种感觉就如经受刨烙之刑一般。
一切的绿色植物的树梢被炙烤着,很多阔叶树的叶子都受不了了,它们把叶子卷曲在一起,只等着阳光退去才缓缓的舒展。
所以,人们躲避白日里阳光的火辣。
夏夜的胡同口总有人坐在那里纳凉。那些人大多都是些老年的人,年轻人早就已经躲在了空调屋里捧起手机,暂时忘却这夏日的炎热。
在空调还没有普及的年月,大约是二十多年前,那时候的我还是小孩子。夜里热的不能入睡,就常常跑到胡同口和大人们一起纳凉。那时候手机和网络还没有普及,纳凉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人群里面,有老人被一圈孩子围起来讲故事的,那些故事都是口口相传,一代一代的从遥远的年代流传下来。
赵南星的姥姥家是旁边的村子里,他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赵南星是历史上著名的曲作家,政治家,明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家乡是河北柏乡。在我的家乡,四邻八村流传许多以赵南星为主角的故事。
少年时期的赵南星很调皮,有一个故事是讲他捉弄教书先生的。
教书先生岁数大了,每次上厕所蹲久了会很难受,有时候站起来都难。那个年代,在整个华北平原都找不到几个马桶,大多都是那种蹲坑式的旱厕。先生为了上厕所方便,就在蹲坑的前面钉了个木头橛子,当他上完厕所起身的时候用手抓着它,这样就方便多了。
古时的教书先生是可以体罚学生的,若是谁犯了错误,教鞭是真往身上打,所以,学生对先生是非常惧怕的。孩子发现了厕所里先生钉的木头橛子,就打赌说,看看谁敢把它给拔松了。一是孩子的调皮,还有,就是对先生的报复,拔掉橛子看先生上厕所起不来的囧态。
拔松老师上厕所时用来起身的橛子,这纯粹是一场恶作剧,被先生发现了肯定是少不了一顿挨揍。孩子们起初对这个捉弄先生的点子很是兴奋,想到先生起身时抓着松动的橛子,松动的橛子脱出,先生一屁股蹲到茅坑的样子,大家哄笑起来。
但是,由谁来实施这件事呢?大家却是面面相觑,想到先生教鞭的滋味,哄笑之后,孩子们的表情又恢复到原本的平静。
没有人敢去拔这个橛子。
这时候赵南星跟大家说:“我敢拔这橛子!”
人群里面又有人反对,说:“你拔了橛子不算本事,如果敢写上你的名字才算真本事!”
孩子们纷纷赞同,毕竟他们只是想看看热闹,若因此被先生处罚,他们是万万不能接受的,甚至是被怀疑都不愿意。
有时候孩子们一起犯了错误,大家就定下攻守同盟的约定,面对这样的情况,先生很多次都把他们集体处罚。
例外的是,唯独赵南星每次都能轻易躲过处罚。
“我敢拔橛子,也敢写上自己的名字!”赵南星大声向大家说。
赵南星的话一出口,马上就有人接话说:“你可别反悔,现在就拔,现在就写上你的名字!”
他们怕赵南星反悔,用话紧紧的跟着。另外有人跑去拿了纸和笔过来,递在赵南星手中。赵南星在纸上清清楚楚的写上“赵南星拔橛”,把写了字的纸裹在拔出的橛子尖上,又把橛子轻轻的放进原来的橛子眼里面。
大家心想,赵南星这一次可跑不了了,他们期待着先生上完厕所起身的时候拔那个松动的橛子,他们期待着看到先生蹲到茅坑的场景……他们期待着沾满一身臭屎的先生气急败坏的惩罚赵南星的场景。
这一次赵南星是躲不过了。
先生匆匆忙忙的走向厕所,一大群孩子都跟在后面。
“你们是都上厕所吗?”先生发现后问他们。
“先生先上!”大家异口同声。
“嗯,好!”
大约是前一夜吃坏了肚子,先生边哼着边跑向钉了橛子的蹲坑。一阵雷霆隆隆之后,先生长出了一口气,刚刚还在肚子里翻腾的废物被彻底的排泄出来。先生回头看看身后的一堆金黄,嘴角流露出畅快的微笑。
先生准备起身,这时候厕所墙头上围了一圈的小脑袋,大家目不转睛的盯着先生把手伸向那个拔松的橛子。
橛子下面的纸上写着赵南星的名字。
这一次有好戏看了,先生可要倒霉了,赵南星终于可以被罚了。
企图抓住橛子起身的先生,用手紧紧的抓住橛子,整个身体向前牵引的力量都集中到握着橛子的手上。先生用力的向起起身,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每天上厕所赖以起身的橛子,猛然间从地底下被拔了出来。由于先生毫无防备,起身时又集中了全身的力量,这一闪的力气很大。先生没有站起来,一下子就蹲进了刚刚的金黄里面。
这一下,墙头上的小脑袋瓜们就沸腾开了,甚至肆无忌惮的笑着。反正这事不是他们做的,终于也不用被先生糊里糊涂集体处罚了。
因为,拔松的橛子上有写着赵南星名字的纸条。
先生囧红了脸,原本长满褶皱的脸皮又由红变成黑。只见他从地上爬了起来,捡起地上的土坷垃大略的处理了一下身上的污秽。满身臭烘烘的先生,狼狈不堪的走向院子里。先生手里拿了裹着字条的橛子。学生们这一次谁都没有跑,都围了过来,尽管臭气熏天,但是把先生恶作剧成功,同时又可以肆意的感受那种“报复”先生的快意,他们算准了他们又不用承担任何后果。
有人提醒先生看橛子上裹着的纸,上面写着字。大家附和着说:“对,纸上写着名字呢!”
先生打开纸条,上面果然写着字:
“赵南星拔橛。”
先生竭斯底里的喊出一声:“赵南星——!”
“先生,我来了!”赵南星在不远处的教室门口看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先生一叫他,他就很快应声过来。
旁边有好事的把教鞭递给了先生。他们期待着这个恶作剧的下一个高潮——赵南星终于可以被先生打。
赵南星从容的走了过来,他接过先生手里的纸条,站在先生举起的教鞭下,从容的念出来:“赵南星拔橛。”
先生颤抖着举起的教鞭,马上就要打到赵南星的身上。但是看赵南星那么从容,猛然间有了一些疑问,就问赵南星:“你为什么不怕挨揍?”
“先生,这上面是写了我的名字,但是我怎么会傻到自己做了坏事还要留下名字?”赵南星反问先生。
先生一想:“是这个道理,差点冤枉了好人。”
想到这里,先生把恶作剧的怀疑对象全都转移到了那帮围着自己哄笑的学生。
教室外的院子里整齐的排列的一排屁股,先生挨个的敲打着这些屁股,最后教鞭都打成了两截。
这排屁股里照旧没有赵南星的,这一次他依然是看着别人被打。
……
似乎每个人都会讲这样的故事,有时候听故事的人里面会有人插一句话,说:**段的那句话不是那么说的!”
赶上脾气不好的讲故事者,被掖急会说:“你讲吧!”
换个人,依然是照着故事“原版”继续讲下去。尽管打断别人讲话很不礼貌,但是公认的“原版”讲述总会被大家支持。故事不成文,口口相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只因为有不成文的规则约束着,原版的故事是不允许被随意修改的。
这真是传承的奇特。
如今,胡同口纳凉的老人们还有,只是膝下没有了围在旁边等着讲故事的孩子。只有静静的夜,老人们偶尔的甩出一两句话,那些话不再有竖起的小耳朵去听。
他们都已经躲进了空调屋。
坐在胡同口的也只是稀拉拉几个老人,都已是风烛残年,或许,他们已经经不起空调的冷气,或者,他们更愿意真切的去感受自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