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又到周日。
直到晚上,大家才发现自己还无文可交,明木却很淡然地拿出一篇早已备好的“存货”来,悠然抛出,而后安心默默。
其他四人则在这篇“存货”的重“激”下,开始了夜下的奋笔疾书。这种感觉挺好!音乐缓缓流动,在各自的夜色里寻找灵感,凑成文字,而今晚的文字无关哲学,无关话题,只为岁月的留声机再留下一串心情的音符而已。
于是从明木的文章想到了“人生的存货”,想到我们为何而攒,想问我们攒了又如何?
昨天犇犇告诉我,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喜欢买笔,走进一个商店里,就总想走到放笔的货架那里,看一看,挑选一支,买下。虽然已经并不需要。
我告诉他,这样的心理我小时候也有过。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我也曾痴迷地攒过糖纸,但更奇怪的是,大概是三四年级的时候,有好长一段时间,我还攒过发卡——总喜欢偷偷跑到商店,拿出积攒已久的零花钱买上发卡。那些发卡都放在家里,也不曾戴,却总是喜欢买。
我们为什么要攒?好像并不是为了让它们成为哪一天的“存货”,不为了交换,也不为了佩戴,甚至不为了向谁炫耀,只是为了获得内心里的那一点满足。
想想这一路走来,从儿时的攒糖纸,到攒发卡,走过了多少执念的积攒阶段。就是在两年前,我甚至开始迷恋上攒ppt模板,记得某次购买了一个“风云办公”的终身会员,却还执念要下载所有有关“星空”的模板,作为今后无数典礼的备用。结果闹出因为一次性下载过多被后台封号的笑话。
然而再仔细想想,现在的攒和过去真的就一样吗?
那时的攒,是一个小孩子纯粹的喜欢,更类似于热爱,而现在的攒,多多少少都带着功利之心,积攒的同时,眼睛还望着以后。即使这件事本身出于我们的热爱,我们也总期望它能充当有利于将来的“存货”。
想想这一学期,似乎格外地忙。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备课上课,所有的课文都是新鲜的,又因为人员更少,要完成一个又一个单元的预习单和ppt,除了构思还要耗费许多做细的时间。还有许多时间用了阅读共读书目和准备导读,导读对我而言也并不轻松,常常要花几次时间才能完善。只有剩余的时间才能和伙伴们一起去做那些貌似抛头露面的大事,——第一次为研究院宣讲,第一次全校导读共读书目,第一次准备教师节活动,第一次为家校课程线上宣讲,第一次策划孔子诞辰日整个活动,第一次按约定在线上完成每月10日的线上讲座,每一次的准备仿佛都让人快要心力交瘁,然后心底里总有种力量,告诉自己——我正在为将来准备“存货”。
然而明天在哪里?明天需要什么?这些存货到底是一些积攒的实体,还是提升的能力?这些“存货”对于不断更新的自己又有何意义?是毫无意义,还是意味着步步前行的阶梯?作为实体的积攒,对于明天而言,今天的一切“存货”或许都将只是一堆被缅怀的过去,并无意义。但是,只要用心对待,那自然会获得稳健踏步的能力。
但是,不管怎样,当我们拥有“存货”的想法时,就注定加重了我的怀疑。我们之所以常常为明天而积攒,只是因为今天的我无法做到自身圆满,总觉得今天的收获不能满足今天的付出,而这样的心理欠缺需要用“为明天而攒”来填满。至于这是客观的欠缺还是主观的欠缺,或许又要追问到生命更深的地方。
如果是为了明天而做的事情,对于今天还有多少意义?
今天的所作所为,意义何在?剥开层层的外衣,露出本质的内核,或许就只剩下热爱了,享受现在,享受此刻因为成长而拥有的骄傲与成就。
这或许是明木文章真正诞生的意义。
它也将促成我明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