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平团队:《滚雪球》解读完整版一万八千字

大家好,我是双平

今天付出,明天收获,全力以赴,年入百万。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第十二本财富书籍《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 艾丽斯·施罗德,唯一授权的巴菲特官方传记,以从未有过的视角,揭开巴菲特的真实人生。

 

1939午的冬天,9岁的巴菲特在院子里玩雪。他把少量的积雪铲到一块,揉成一个雪球,然后把它放在地上慢慢滚动,雪球越滚越大……从此,巴菲特再也没有停下脚步,目光投向白雪皑皑的整个世界……沃伦·巴菲特,我们这个时代硕果仪存的商业领袖和投资大师,甚至在死后还会影响后世50年的伟大人物,终于向我们敞开了他的心扉。这本他生平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以从未有过的视角,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

 

许多年来聚光灯下高大的“股神”终于走下神坛,以他最平实的语言、最真诚的心,娓娓道来,讲述了他78午人生中最触动人心的故事,分享了他60多年商业和投资生涯中最宝贵的经验。

 

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把这本书分成了五大部分。

 

一、赚钱的能力要从小培养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读一本新书,叫做《滚雪球》。

关于本书

这本书是沃伦·巴菲特的传记。作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那条又湿又长的雪道”。目前这位老人已经接近100岁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几十年过去了,他依然笑傲在榜单的前列上。

大家都知道股神巴菲特一出手就是几千万的投资,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他也是从一个几百美金的小散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的他呼风唤雨,曾经的他也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我们在阅读他传记的时候,目标就是要从他的人生故事当中得到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长长的雪道。

所以今天我们先会看到原生家庭对巴菲特的影响,也会看到复利的概念是怎么指引他做各种小生意,并且积累出第一桶金的滚雪球的。我们之所以选这本书,是因为它是股神本人指定的官方传记,作者用五年的时间来观察他的生活,我们在这本书里面能够看到巴菲特真实的一生。

巴菲特的原生家庭

我们先来看一下巴菲特的原生家庭,如果你有一个开杂货店的祖父,那么你很有可能要在杂货店里面去接受教育。

巴菲特的祖父是一个严谨务实的小商人,经营着一家不太大的杂货店,热衷于训练孩子们做理货和记账的工作,并且经常告诫他们,永远不要花掉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在祖父的影响之下,6岁的巴菲特走上街头开始卖口香糖,通过记账,他就发现卖可口可乐比卖口香糖更赚钱,因为愿意掏钱买可乐的人显然更多。然后他就从他祖父那里批发一批可乐,用小车把这可乐推到夏日的海边上,出售给在沙滩上玩的人。等到夏天结束的时候,卖可乐虽然获得的利润并不多,但足以让他很开心了。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这种自力更生的行为,还给他开了一个银行户头,然后把钱都存起来。

巴菲特从小就表现出对数字和统计学的偏爱,比如他特别痴迷于给瓶盖分类,有时候他会去镇上的加油站,从冰柜下面收集各种颜色的瓶盖,然后带回家里面。随着积累的瓶盖越来越多,小白巴菲特开始自己的统计游戏,他把所有的瓶盖平铺在报纸上,然后依次分类计数,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也就是哪种饮料最受欢迎。

多年以后,巴菲特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说,在那个年代,免费的信息到处都是,但是无人问津。不过巴菲特最喜欢的还是跟父亲到股票经纪公司里面转悠,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是一位股票经纪人,是专门帮别人投资股票来赚取佣金的。

巴菲特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美国还处于经济危机的阴霾当中,大多数人都活得很穷,不过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因为投资有道,所以家庭收入还算不错。在父亲的办公室,巴菲特发现了黑板上总是画着上上下下的曲线,旁边还写着各种各样奇怪的数字。父亲就告诉他,只要掌握这些曲线的规律,就能够从中赚钱,这句话让他特别地好奇,并且心生向往。

快到10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就问巴菲特,你打算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巴菲特不要玩具,不要蛋糕,而是提出来自己想去华尔街看看。然后这对父子就从美国中部的内华达州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繁华的纽约,他们走在熙熙攘攘的华尔街,父亲敲开了当时最有名的投资公司高盛集团的大门,并且见到了当时的总裁温伯格。当巴菲特走到温伯格的办公室,一眼就看到了这个房间里面挂着林肯的画像以及总统写的一些亲笔信件,他就知道高盛集团的总裁是非常了不起的。

小巴菲特并不清楚爸爸跟大人物都谈了什么,不过当他们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温伯格拥抱了一下巴菲特,说沃伦你最喜欢哪只股票。这个场景给巴菲特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可以说他一生都在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股票,离开高盛之后,爸爸又带他参观了纽约的交易所。

小巴菲特就看到穿着很光鲜的交易员们站在交易台周围大声地叫喊,在本子上潦草地写数字,最让他惊讶的是在午餐时间,有人端着盘子走到了交易大厅。盘子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烟草叶,交易员们纷纷选出自己喜欢的烟草叶,然后卖烟草的人就开始给交易员们卷烟。巴菲特就不敢相信,大多数人还在穷困潦倒的时候,竟然会有人专门花钱去雇佣别人帮他们卷烟。

不过巴菲特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秘密,交易所就是诞生财富的源泉,金钱在这就跟河流一样是奔腾不息的,所以交易员们才有这样的优待。

当巴菲特回到家乡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好好赚钱,因为钱可以让人独立,可以让人去做喜欢的事情。他一边像个普通的男孩那样去上学打球,一边四处寻找可以赚钱的机会,他坚信未来可期,问题是怎么找到致富的路径。

复利

可以说原生家庭打开了他对金钱认知的第一步,也点燃了他对赚钱的欲望。那么之后他又怎么做的呢?没过多长时间助他一臂之力的一个工具,他就拿到了。

在一个图书馆里面,巴菲特找到了一本书,名字叫做《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本书是以金钱的故事为开篇的,用通俗的语言讲了很多实用的商业建议,还提出各种赚钱的方法。

其中有一个章节巴菲特印象很深刻,那个章节讲的是复利。复利是什么?书里面这样写道,如果你以1000美元起家,假如你能够让这笔钱每年增长10%,那么5年之内这1000美元会变成1600美元;在10年之内会变成2600美元;等到25年你会拥有10,800美元。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够保证每年财富增长率不变,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初的一笔小钱就会变成一笔大钱。

巴菲特立刻想到,这不就是自己每年下雪的时候把雪球滚过草坪的场景嘛,小小的雪球慢慢变成一个大大的雪球。复利这个概念让他心潮澎湃,他对朋友们宣称,自己会在35岁的时候成为一名百万富翁,但是朋友都觉得他说傻话,不过他信心很足,毕竟他当时才10岁,他还有足够多的时间。那个时候他的大脑就飞快计算,如果想要在未来获得复利带来的巨大收益,那么他所需要的原始资金应该是越多越好,这意味着他必须要认真地思考怎么样去赚更多的钱,给未来准备好充足的弹药。

巴菲特决定进入股票市场,他还说服姐姐作为自己的合伙人,然后花了114.75美元买入了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不了解这个股票,他只知道这是爸爸最喜欢的股票之一。不过令他非常郁闷的是,自从买了这个股票,这个公司的股价就在不断地跳水,他跟他姐姐一共也就100多美元和财富,每天还在缩水。姐姐就很急,一看钱少了就唠叨,说你欠我钱。

所以当这个股票价格回升到他们买入的价位的时候,巴菲特就赶紧全部卖出把钱还给了他姐姐。但是他想不到的是自从卖出之后,股票的股价不断地走高。如果当时没卖出的话,他的财富会升值到200美元甚至更高,小试牛刀让他非常后悔。要知道他买股票的原始资本,可是辛辛苦苦地攒了许多年,当时如果再坚持一下的话,那么股票升值带来的钱就可以成为他的钱了。

在这个事情上他学到了几个教训,第一就是不要过分地关注股票的价格,不要总是想着抓蝇头小利,要学会耐心一点。因为后来他又计算过,如果自己能拿住这个公司股票,最后他能够赚到400美元。

第二点教训就是关于使用他人的钱进行投资,巴菲特发现人们对于金钱上的损失,哪怕只有一小点,都会烦恼。因此他的结论是除非自己的投资一定会成功,否则的话绝对不要轻易地去代替别人投资。

又过了一年,巴菲特12岁了,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爸爸成功地入选了国会,并且成为了参议员,他们全家从内华达州搬到了首都华盛顿,在这巴菲特开始自己的送报生涯。每天早上四点,起床赶到发行站,按照早就计算好的交通路线图,高效地把报纸送到自己分包的区域内的各家各户,然后在五点左右吃早饭,接着又去做第二份工作,到附近的大学去送报纸,最后再乘坐公交车去上学。不过巴菲特很快就发现这样起早贪黑只能够赚到几美元的辛苦钱,然后他又招募了一些孩子替他送报纸,几年之后,他的手底下有50个小报童为他工作。

不仅如此,巴菲特还用25美元回收了一台旧的游戏机,就是那种投币的游戏机,修理一番又把游戏机送到了理发店,在等待的顾客就可以用游戏机来打发时间,最后再把赚到的钱跟理发店的老板去平分。巴菲特发现这是一个相当轻松的赚钱路径,他又陆续入手了几台二手的游戏机,然后送到每一个街区的理发店去赚更多的钱。

可以说在接受了复利的理念之后,巴菲特越发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只要运用得当,钱就能再生钱。等到巴菲特17岁的时候,他赚的已经比一般成年人都要多了,他每个月有175美元的收入,并且还攒下了5000美元,放到现在相当于32万人民币,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确实挺难做到的。

小结

以上就是咱们第一部分的内容,咱们来总结一下,首先我们谈到了巴菲特的原生家庭,他有一个开杂货店的祖父,对他影响很深,他是从卖可口可乐开始不断地做各种小买卖,又跟随爸爸学到了初级的股票知识。然后在打工赚钱的过程当中,不仅积累着商业知识,还锻炼出对财富的敏锐嗅觉。所以当他遇到了复利的概念,更是坚定了要投身于资本市场的决心。

 

 


 

 

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滚雪球》第二部分阅读。

在上一课我们谈到了原生家庭对巴菲特的影响,他很早就懂得了复利的道理,并且一直在赚钱的路上各种尝试,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让他成为日后的股神。所以今天我们会讲讲巴菲特的老师,也就是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他跟大师学习的时候掌握了一个理论叫烟蒂理论,又做出了超越老师的一个更杰出的投资行为。

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咱们先来介绍一下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高中毕业之后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特别厉害,好多书为了畅销都会打着沃顿商学院的名号。巴菲特在沃顿商学院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之后决定更上一层楼,报考了哈佛的商学院,他以为自己的赚钱经历足以打动哈佛严格的面试官,但是他错误地理解了哈佛挑学生的宗旨。相对于赚钱能力,哈佛更看重学生在政治上的领导才能,所以巴菲特被拒绝了。

但是被拒绝之后的巴菲特接下来就收到了命运的彩蛋。

巴菲特在翻看哥伦比亚大学的介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名字叫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个人不一般,他被誉为是华尔街教父,他写了一本书叫《聪明的投资者》,当时在投资界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在这本书当中,格雷厄姆用平白浅显的语言向普通大众阐述股票市场的运行方式,并且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告诉那些投资者应该怎么样进行理性的投资。

巴菲特就曾经依照书中的方法,在股市小赚了一笔。巴菲特后来就把格雷厄姆当成了人生的偶像,他立刻就向哥大提交了入学申请,并且如愿以偿地跟随格雷厄姆学习如何投资,可以说这一次他是拿到了财富列车的车票。

他跟着格雷厄姆学到的第一课就是怎么样去寻找烟蒂股。什么是烟蒂股?打个比方,你走在人行道上遇到了一个被人丢掉的烟屁股,然后你点上火,再狠狠地吸一口,这个就是烟蒂股,是指那些看起来跟垃圾差不多的股票。这种股票最大的特征就是股价远远低于他们的实际价值。而格雷厄姆之所以会青睐烟蒂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30年代的经济危机当中损失惨重,只能在很便宜的股票当中去寻找获利机会。

紧接着巴菲特又在格雷厄姆的课堂上学到了两个重要的投资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永远保留你的安全边际。具体来说就是,当你准备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先假设这家公司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能够变现的资产到底值多少钱,然后你再看看现在的股价是多少,只要现在的股价比走到清算时候的价格还低,那就符合安全边际的逻辑,你买这家股票就会稳赚不赔。

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家公司,当他被清算的时候,它的股价是10块钱一股,但是现在股价是6块钱一股,那么4块钱就是你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越大,未来你能够从这只股票上赚的钱就越多。

这是第一个原则叫安全边际原则。巴菲特在格雷厄姆那边学到的第二个原则就是警惕喜怒无常的市场先生。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不是单纯的只买最便宜的股票,他认为股价不能够完全地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因为股市上有非常复杂的人,心理因素会影响股价。简单来说,假设在股市上有足够多的人,他们认为某支股票应该值多少钱,到最后这支股票的价格就会上涨和下跌,直到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一支股票的股价本来是值10块钱,但是大家觉得应该值15,所以大家会拼命买进,直到股票的价格到15。

一个股票本来值10块钱,大家觉得只值3块钱,那么大家都会不想要这个股票,这个股票可能最后真的就到了三块钱,所以股价通常都是背离它的实际价值的。

格雷厄姆认为,股市每天都会提供各种股票的买卖机会,但是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干扰,股价大多数都不合理。如果市场很好,也就是遇到了牛市,在这本书里面是这么说的:“如果市场先生的情绪很好,那么股价就会节节攀升,但如果市场先生的情绪不好,股价就会一路走低。”因此投资者需要训练出一双慧眼,看清楚股票的真实价值,然后才能够正确地选择。

事实上在格雷厄姆的课堂上,巴菲特是最优秀也是最活跃的学生,当他掌握了烟蒂理论的精髓之后,就想要跃跃一试。有一次他随着格雷厄姆的方法发现了一家公司叫联合电车公司,这家公司是一个小城的公共汽车公司,位于马萨诸赛州,名下有116辆公共汽车、一个小型的游乐场、80万美元的国库券、还有数10万美元的现金。按照这家公司的实际资产,它的股票应该是60美元一股,但当时的市场价只有每股30美元。

当巴菲特发现这家公司正在以实际价值一半的价格出售股票的时候,他毫无犹豫地大量买入,等到股价回归正常之后又立刻出手,从中获利了2万美元。这次的胜利让格雷厄姆感慨真的是后生可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买入联合电车公司的时候,巴菲特才26岁,他那时候已经拥有了174,000美元了,在那个年代就算什么都不做,也有足够的钱去度过余生了。不过这个时候格雷厄姆准备解散公司,而一直跟着老师的巴菲特也决定自立门户。

自立门户

就这样在1956年巴菲特联合公司正式成立,说白了就是今天的私募公司,巴菲特已经是朋友圈里面公认的投资天才,所以亲戚朋友纷纷把钱交给他,让他去打理。后来格雷厄姆也介绍了一些老客户给他,这些客户一出手通常都是几十万美元,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巴菲特日后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从小到大巴菲特都认为唯一束缚就是他的资金不够多,所以多年以来他过得十分节俭,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每一分钱,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想要从巴菲特手里拿钱,就好像是从狗嘴里夺骨头那样困难。

巴菲特拿到那些客户的钱之后,确实也让那些投资者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当时让他大赚一笔的公司就是叫桑伯恩地图公司,这个公司最初从事的是绘制城市地图的生意,他们在地图上详细地标注出地下水管的位置以及所有消防栓的位置,还有街道跟房屋的材料构成。这些地图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而桑伯恩的主要客户也是美国的各个保险公司,但是随着保险行业大鱼吃小鱼,不断兼并之后,客户越来越少,这家公司的业绩就越来越差。不过好在公司的董事们非常有远见,在30年代开始买入大量的证券。

经过了20年的发展,桑博恩公司拥有了700万美金的证券组合。这个公司主要不是靠业务,而是靠证券的红利活着。让巴菲特非常激动的是,这家公司在股市的估值只有480万美元,这是标准的烟蒂股。然后巴菲特用投资人的钱买下来桑伯恩公司的1/3的股票,一举成为里面最大的股东。之后又发起特别会议,让公司强制回购已经发行的股票,最后从中大赚了一笔。

到1960年巴菲特刚满30岁,那个时候他大约有400万的个人现金,提前实现了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可以说巴菲特从20岁到30岁这10年跟对了老师,也就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他自己也承认是搭了顺风车,当然在股票投资当中崭露头角,也跟他从小到大练就的一双慧眼有很大的关系。

最后咱们再来讲一下巴菲特对烟蒂理论的反思,在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生涯当中,他没有偏离过格雷厄姆的理论,直到找到了丹普斯特制造公司之后,他才注意到烟蒂股这个理论也有失效的时候。

丹普斯特是一家专门制造风车和灌溉系统的公司,生产规模十分可观,拥有众多的机械设备,但经营效果只能做到不亏本。当巴菲特注意到它的时候,他发现如果这家公司关门大吉的话,每股净资产差不多能卖50美元,但这个时候丹普斯特的股价只有20美元左右,看起来是一只稳赚不赔的烟蒂股。巴菲特就决定买下它,用了几年的时间,从一个小股东取代了家族继承人,成为公司里的最大的股东。

查理·芒格的出现

不过拥有丹普斯特的几年,巴菲特就发现这家公司的经营没有任何好转,股价仍然十分低迷,看不出有上涨的可能,巴菲特正在考虑怎么样处理烫手山芋的时候,他一生的挚友查理·芒格适时地帮助了他。那个时候的查理·芒格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律师,在投资方面很有见地,对于巴菲特信奉的烟蒂理论,芒格并不认同。如果说巴菲特看中的是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那么芒格看重的这家公司的管理水平、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者的情况。虽然他们的投资风格大相径庭,但是两个人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投资伙伴,因为他们都是聪明人。

查理·芒格为巴菲特推荐了一名出色的管理者,新上任的管理者对风车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处理积压的库存,削减一切不能盈利的部门,还解雇了大约100名员工。这些措施产生的效果立竿见影,丹普斯特公司在银行的贷款一下子就清零了,公司开始盈利,巴菲特就觉得可以放心地卖掉这家公司了。

然后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发布了出售的广告,没有想到这个举动不仅激怒了公司员工,还激怒了镇上所有的居民,因为丹普斯特是镇上唯一的企业,小镇居民对它都抱有极大的期望,然后居民们就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最后集资了300万美元,从巴菲特手里把这公司买了下来。经历了丹普斯特公司的交易风波,这个时候巴菲特才对烟蒂理论开始反思。他发现如果这家公司只有清算才能够让它获利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浪费金钱的利用率,而且还会招人恨。

从那开始巴菲特投资烟蒂股的频率大大降低,他逐渐开始接受了查理·芒格的投资理念,寻找并投资那些具有良好业务的公司。

小结

以上就是咱们第二部分主要讲的内容,咱们来总结一下,巴菲特拜师在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门下。他在这里学习了如何寻找烟蒂股以及烟蒂理论的两大精髓,第一就是要确保安全边际,第二就是要警惕喜怒无常的市场先生。其次我们看到了巴菲特的一个出色表现,他把格雷厄姆的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财富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而且他也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在不断地反思和摸索去寻找创造财富的最优路径。

 

 


 

 

三、寻找内在价值

 

《滚雪球》第三部分

上一课我们谈到了青年时期的巴菲特,跟随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学到了烟蒂理论,并且以股票投资作为了人生的道路。

很快巴菲特就在投资业界崭露了头角之后,他遇到了一生的挚友查理·芒格,并且在丹普斯特的案例当中开始反思烟蒂理论的有效性。今天我们将会听到巴菲特通过美国运通大豆油事件,坚定了自己走价值投资的路线,以及他是怎么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变成了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

美国运通大豆油

我们先来说一下美国运通大豆油事件。

巴菲特最初把烟蒂理论发扬的淋漓尽致,后来他在丹普斯特公司中遭遇了滑铁卢,这时候他开始接受查理·芒格的观点,就是一定要去投资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什么样的公司才叫优秀的公司?查理·芒格认为自己可以长期稳定经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如果投资者买了这样公司的股票,就能跟着企业一起成长。

最初巴菲特对这个观点还是有犹豫的,不过在他投资了美国运通之后,又意识到查理·芒格的观点是正确的。成立于1980年的美国运通,是全美最知名的金融机构之一,他们发行的运通卡是最受旅行者喜爱的信用卡。这家公司经历了100年的发展,已经是人们心目当中当之无愧的信用典范。

但是在1963年遭遇了一次不小的打击,当时运通公司在主营的金融业务之外,下面还有一家很小的分公司,专门负责大豆油的存储以及核发仓库的单据。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把大豆油存在这里,然后公司会给你出具一个物权文件,证明你存在这里的油罐里面有多少油。如果你拿着签发的文件去银行办理抵押,那么运通公司相应的也就成为了你在银行贷款的担保人。

当时有一个名叫安吉里斯的大豆油交易商,他发现公司质检人员在工作上有疏漏,每次只检测油罐最上面的油,这就给了他弄虚作假的机会。安吉里斯把油罐底部遮满海水,只在最上面灌进油,因为油比水轻,所以会飘在海水上面。检测人员检测到表面的大豆油,就错误的认为整罐都是大豆油,然后开始入库给收据,因此安吉里斯只用了一点大豆油,却从银行带来大量的钱,然后又把这些钱投入到期货生意当中。

过了一段时间,安吉里斯的期货生意全赔了,没有能力去偿还贷款,当银行去收缴作为抵押物的大豆油的时候,发现里面装的都是海水。这个事情一上报纸大家都纷纷的指责运通公司弄虚作假,这样运通的股价断崖式下跌,一下子从65美元跌到了38美元。

巴菲特这个时候想要买入运通的股票,但他觉得还是有点贵。然后就请人专门做了一番调查,发现普通民众在购物和旅行的时候照常使用运通卡付账,商家也依然喜欢运通卡,完全没有受到股价暴跌的影响。这时候他觉得美国运通的确拥有一些无可撼动的优势,然后巴菲特用1300万美元购入了运通的股票,变成了只有300万股份的大股东。

后来他听说很多股东联名上书要求运通总部不要做出赔偿,而是应该好好保护自己。他当时就给运通的总裁写了一封信说,比起否认自己附属机构的行为,更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负起责任并且进行赔偿,你将建立起一个其他公司难以超越的政治标准。

后来运通公司的确赔偿了银行6000万美金,这个举动让大家赞叹运通真的是把信用看得和生命同样重要。虽然这个举动在当时有损公司的利益,但是保住了运通最重要的资产信誉。在三年后的1967年,运通的股价大幅度回升,巴菲特持有的股票价值从1300万美元上升到了2800万,翻了一番还多。这次的大获全胜,让巴菲特终于意识到护城河的厉害。

在这次投资当中,巴菲特开始从只关注公司拥有的设备跟地皮这样的有形资产转化为关注企业的无形资产,关注企业独特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信誉,这是一个小的变化。

这是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故事,就是美国运通大豆油的故事。

伯克希尔·哈撒韦

现在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但最初它可是巴菲特人生当中最后悔的一笔投资,而巴菲特的封神之路其实就是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华丽转身的蜕变。

伯克希尔·哈撒韦最初是家族统治的一个纺织品制造公司,历史悠久,成立于十九世纪末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队需要大量的军服,所以伯克希尔开足马力加大生产,收获了丰厚的利润。但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伯克希尔的纺织品的订单不断减少。到了1962年年底,伯克希尔在股市上的成交价是每股7.6美元,按照账面价值来算,它每股的净资产应该是19美元。

因为它的股价远远低于净资产价值,巴菲特实在难以放弃捡便宜的机会。当时他还自认为是格雷厄姆投资理念的半个信徒,然后就开始不断的买入,并且寄希望于改善它的经营,提高它的股价,在出手时获利了结。

在1964年的春天,伯克希尔的总裁跟巴菲特进行了一次会谈,因为他不希望巴菲特这个外人通过购买股票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他提出想要从巴菲特手中赎回公司的股票。两个人当时约定好的价格是11.5,但过了几天巴菲特收到了正式的购买文件,发现上面写的不是11.5,而是11.375元,也就是比之前谈好的价格低了一点。

这个事情让巴菲特非常生气,他发誓要把伯克希尔变成自己的公司,就激进的买入了更多的股票。最终在一年之后变成了最大的股东,并且发起了股东大会,撵走了原来的总裁,彻底的控制了伯克希尔·哈撒韦。

当巴菲特正式接手之后,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糟糕的决定,当时国外廉价的人工成本让伯克希尔根本拿不到任何订单,再加上纺织业的特点是年年都要推陈出新,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投入资金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

巴菲特发现自己已经深陷泥潭了,但今天的伯克希尔已经是世界上最贵的公司了,最初持有它股票的1200名股东也都变成了富豪,巴菲特是做了什么扭转了这家公司的悲惨命运?

首先是寻找合适的管理人员。最初巴菲特准备在厂区里面好好转一转,当时有一名叫做肯蔡斯的生产经理陪着他,为巴菲特介绍公司的各种状况。在交流当中他被肯蔡斯的坦率以及负责的态度所打动,提出要这位生产经理担任公司的新总裁,并且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插手任何经营管理事务。

巴菲特的确是这样做的,他并不关心产量,也不关心市场份额,就关心投入了多少资本,产生了多少回报,这也是对肯蔡斯工作的衡量标准。后来肯蔡斯低价卖出大量积压的库存,又严格控制管理费用,从非流动的资金当中释放了不少陷阱。

在1965年底的时候,肯蔡斯为公司增加了500万美元的利润,尽管如此,伯克希尔依然是日渐没落,按照烟蒂理论,这个时候的巴菲特应该尽快的把它卖出去,然后收回资金,把钱用在回报率更高的地方。但这个时候的巴菲特不想以大家失业作为盈利的交换,他打算打造一家可以永续生存的公司。

他意识到伯克希尔·哈撒韦不必拘泥于纺织品老本行,完全可以通过资本配置,从其他行业得到更好的回报。1967年的3月,巴菲特以伯克希尔·哈撒韦作为台阶,收购了奥马哈的两家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和国民火灾海上保险公司,这两家就是伯克希尔成功故事的开端。

巴菲特一直都对保险公司情有独钟,就是因为浮存金的原因,浮存金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保险公司现在收取保费,我管它叫浮存金,这是一个堪称完美的投资杠杆。后来巴菲特频繁的用伯克希尔收购那些带有浮存金的公司,然后又利用免费的杠杆投资更多的公司,从而去拉高自己的收益率。

可以说在七八十年代,浮存金是巴菲特最大的资金来源。

在1972年巴菲特做了一个了不起的决定,他要收购喜诗糖果,这算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史上的一个转折性事件。也正是从喜诗糖果之后,巴菲特专注于投资快速消费品。

喜诗糖果成立于1921年,是采用黄油、巧克力、水果做成高品质的糖果。在二战期间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偷工减料来应对原料不足,它宁可少卖或者不卖,也要站在品质这边,让喜诗成为了有口皆碑的糖果商。

当巴菲特开始接触喜诗之后,原来的拥有者开价3000万美元,但实际的资产大约是500万美元,巴菲特认为这个要求十分荒谬。但是查理·芒格站出来说,忘掉你那些用低价格买普通公司的做法,你要学会用合理的价格买入好的公司,最终巴菲特听从了芒格的建议,后来喜诗糖果向巴菲特证明自己物超所值。

在200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当中,特意提到了这一笔梦幻般的生意,因为从1972年到2007年,喜诗糖果累计贡献出13.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而在这35年当中,巴菲特只投入了3200万美元去改善生产设备以及做好运营维护,就得到了这么多钱。

不需要大量的后续投入,就能够带来滚滚的财富,这真的是太棒了。但事实上巴菲特通过收购喜诗的获利不止这些钱,因为喜诗的成功又让他去收购了更多有价值的业务。比如后来的可口可乐和亨氏食品,所以说收购喜诗对巴菲特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是巴菲特投资生涯的一个拐点,他真正的放下了烟蒂理论,从只关注股票的价格到关注股票的内在价值。

小结

以上就是咱们第三部分的内容,咱们来总结一下,我们谈到了巴菲特在美国运通大豆油的案例当中,看到了品牌以及信用这种无形资产的优越性,也逐渐明白了护城河对企业的重要性。

其次巴菲特经历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艰难转型,放弃了只买便宜货的行为,开始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从此走上了一条道路,叫做只买正确的公司。

这时候的巴菲特还不是众人皆知的股神,明天我们会谈到巴菲特如何走到公众面前,并且被万人推崇,成为这么一个股神。

 


 

四、从赚钱大亨到世人皆知的“股神”

 

 

《滚雪球》第四部分

上一课我们谈到了巴菲特经历了美国运通大豆油事件之后,收获了丰厚的利润,彻底从烟蒂理论的追随者变成了追求企业护城河的投资者,也成功地把伯克希尔·哈撒韦从破产的边缘打造成为了最赚钱的公司。但是巴菲特的个人名气,那个时候还只局限在投资人的小圈子里面,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知名。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巴菲特是怎么样走上神坛,成为全世界人都知道的投资首富的,今天就把这个过程跟大家讲一遍。

凯瑟琳和《华盛顿邮报》

首先我们要讲一个人叫凯瑟琳·格雷厄姆,这个人是真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名门千金。凯瑟琳自从出生以来一直都过着贵族一般的生活,并且对上流社会的一切规则了然于心。在1963年她出任了华盛顿邮报的总裁,作为当时美国500强企业里面唯一的女性总裁,她肩负着让邮报业发展并且振兴家族的重任,所以十分谨慎,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在1972年美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水门事件”,这个事情决定了华盛顿邮报未来的命运。

什么是水门事件?当时在民主党的活动中心水门大厦发生了一次盗窃案,大部分媒体都宣称这只是一般性质的小偷小摸,但是邮报的记者们通过暗中调查,发现根本就不像入室盗窃那么简单。真相是尼克松总统的安全顾问们潜入了水门大厦安装窃听器,暗中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

邮报的记者们想要曝光这件事,但是白宫方面不断地给凯瑟琳施加压力,甚至恐吓威胁。但凯瑟琳坚持说实话,这个消息一出来举国哗然,舆论的洪流推动了国会对总统进行弹劾调查,而尼克松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因为丑闻而下台的总统。这个事情让华盛顿邮报当年赢得了普利策奖,这是新闻方面的一个最高奖项了,这个奖是为了表彰她们在压力面前敢于说真话,但是凯瑟琳从此也成为了共和党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后来共和党人找到机会发起反扑,要吊销华盛顿邮报的经营执照,这会让凯瑟琳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消息不胫而走,华尔街的投资客们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事情,邮报的股价开始暴跌,从巅峰的38美元跌到了16美元,而巴菲特此时开始悄悄地收购华盛顿邮报,很快成为了仅次于凯瑟琳家族的第二大股东。那年巴菲特43岁,凯瑟琳已经59岁了,凯瑟琳一面担心邮报的业务毁于一旦,一边又担心家族传承下来的经营权会被巴菲特夺取,她非常恐惧,无计可施,这个时候巴菲特主动去拜访了凯瑟琳,并且向凯瑟琳讲述了他小时候给华盛顿邮报做报童的经历,也表达了自己绝无恶意。

1974年巴菲特和凯瑟琳签订了书面协议,他承诺在没有获得凯瑟琳本人的同意下,他不会再去收购华盛顿邮报的任何股票。巴菲特的真诚打动了凯瑟琳。巴菲特经常给凯瑟琳讲解金融业务,还担任了凯瑟琳家族的投资顾问,作为回报,凯瑟琳就带着巴菲特频繁地出入自己的社交圈子,引领他参加上流社会举办的各种宴会。

在凯瑟林的安排之下,巴菲特遇见了各国的外交大使,欧洲的王室成员,奥斯卡导演等等社会名人,上流人士都非常热衷于问他各种各样的投资问题,而巴菲特也非常享受去扮演老师的角色。凯瑟琳用自己的强大的影响力让巴菲特在社交圈里面无限地扩大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城竟然住着一位卓尔不凡的投资天才。巴菲特在认识凯瑟琳·格雷厄姆之后,经常会出席记者发布会,也逐渐习惯了这种人前的生活。这段时间因为凯瑟琳的引荐,他也获得了更多的更好的投资机会,财富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终于在80年代末,巴菲特跻身于福布斯富豪榜的前10名,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他在这个时期所做过的几个投资的案例。

可口可乐的胜利

第一个投资案例是可口可乐,这个案例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咱们来说一下它的过程。巴菲特认为世界上的企业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少数伟大的企业,第二类是多数平庸的企业。

优秀企业跟平庸企业之间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护城河,护城河越宽广,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就越强大。投资的关键在于确定一家企业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护城河优势。

可以这样说,巴菲特在60年代投资的美国运通、在70年代投资的喜诗糖果和华盛顿邮报,都是拥有护城河的企业。到了80年代,巴菲特决定去投资可口可乐。巴菲特只有6岁的时候就通过卖可口可乐来赚钱,之后的50年里面,他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却没有人买入它的股票。

直到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可口可乐的股价比之前下跌了大概25%,巴菲特才大量地买入。到了1989年他用了10.2亿美元换来了可口可乐大约7%的股票,而这笔10.2亿的投资到现在都是巴菲特人生当中最大金额的单笔投资。当时就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你没有在20年前买入可口可乐,那时候它的股价跟白菜一样便宜。对这个问题股神巴菲特的回答是,他们的领导层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从丹普斯特公司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当中得到的启发。

优秀的企业必然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当时的可口可乐刚刚换了新帅,新领导人是出生于古巴的罗伯特·戈伊苏埃塔,他那个时候出任了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的第一个行为就是在公司内部启动了80年代的策略,这就是一个900字的小手册。其中列明他要在公司内部执行的各种政策,比如削减成本,去除一切无法盈利的生产线,对于任何新项目,除非具备足够的潜力才予以考虑,所有不够优良的生意都会被转手。可以说罗伯特把可口可乐拉回到核心业务,他取消了多元化经营,全心全意地只卖糖水。

而在当时的美国商界人士都在追求多种途径发展,罗伯特偏偏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大家都为可口可乐的未来捏了一把汗,但这恰恰符合巴菲特的经历。他认为罗伯特就是他心目当中最佳的经营者,专注核心业务,并且严格控制成本。事实上真是这样,在罗伯特接管公司之后,可口可乐的股价年年上涨,到了1999年的年底,巴菲特之前投入的10亿美元已经增长为了116亿美元,10年之内涨10倍,真的是让大家羡慕都羡慕不来的一件事。

可口可乐是巴菲特人生当中一次经典的教科书般的投资案例,他对普通人有什么启发?毫无疑问,追求股票的内在价值才是根本,买一只股票就意味着投资一家企业,投资者就相当于这家企业的长期伙伴,跟找人生的伴侣是一样的。首先要充分地了解这家企业,看看它是否在所属的行业内拥有独特的优势,能否在较长的时间之内维持良好的运营,不要过于纠结短期利益的大小。要想让雪球越滚越大,你就需要把目光放得长远。

漂亮50

说完可口可乐经典的案例,我们再来说一说巴菲特财富爆炸的另外一个法宝,同时也是他的一句名言:“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这句话怎么理解?先让我们来看看漂亮的50崩盘。

在60年代,美国人把股市上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叫做漂亮50,里面有迪士尼、麦当劳、吉列、通用等等,它们都是大型企业,并且拥有传统的稳定的业务。投资者对待漂亮50的态度也非常统一,就是永远抱着坚决不卖,只要持有一定获得收益。这50支股票在1970年到1972年不断地屡创新高,投资者都是非常喜欢买这个股票,人们被疯狂蒙蔽,没有意识到灾难即将来临了,崩盘总是伴随着市场走向疯狂而发生的。

在1973年股市从1052点跌到了578点,这是二战之后最惨烈的股灾,查理·芒格因此损失了自己一半的钱,而只拥有漂亮50的那些投资者,大概损失了90%的钱。巴菲特则是在崩盘前的行情当中及时撤退,并且清算了所有人的委托投资。他当时告诉合伙人,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要恐惧。

之后的几年里面,美国股市一直十分低迷,投资人的情绪也不乐观,要知道人都是受情绪左右的动物,当你的周围都是悲观的情绪的时候,很难用积极的情绪去面对股市。而巴菲特恰恰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他瞪大眼睛好好查看,发现了很多拥有护城河的股票,买了许多有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的好公司,几年之后这些股票走出低谷,又以几倍十几倍的姿态涨了回来。

到了80年代,美国股市走出1973年的崩盘的阴影,开始连年缓慢上涨。到了90年代,个人计算机走入了千家万户,科技股的行情开始启动,美国股市进入一个泡沫经济高度繁荣的时期。其中互联网公司成为股市的宠儿,随便一个带着.com的公司,一上市股价都能够翻好几番,但当时巴菲特看不懂科技股,所以也没有买入这些股票。因此在那几年当中他给投资人的分红不多,很多人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他们都说巴菲特老了,配不上“股神”的称号了,不过姜还是老的辣。

巴菲特在1999年判断说科技股的泡沫最终会破裂,这个预言没多久就验证了。到了2000年初纳斯达克的指数暴跌了80%,那些在高位入场的投资者一夜之间就输掉了全部。到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巴菲特的理念不是跟不上时代,而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第四部分要跟大家讲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说到了巴菲特通过收购华盛顿邮报和凯瑟琳·格林厄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在后者的帮助之下步入了上流社会,被世人所熟知。其次就是他通过收购可口可乐获得了10倍的惊人利润,以及巴菲特在七八十年代的股市大波动当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最终晋升在福布斯的全美的富豪榜单上。

 


 

 

五、“股神”给我们的三大建议

 

《滚雪球》第五部分

上一课我们谈到了巴菲特中年时认识了华盛顿邮报的女掌门人凯斯林·格雷厄姆,他从一个小有名气的投资经理变成了社会名流,在八九十年代他做了一系列的价值投资,又让他稳稳地站在了世界首富的行列当中,到现在大家还称他是股神。通过《滚雪球》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在少年、青年、中年时段的人生故事,也看到了他脱胎换骨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普通人从他的经历当中可以学到哪些启示,可以得到哪些建议。

守住自己的能量圈

首先第一条叫做永远守住自己的能量圈。

哲学家们说:幸福的基础是弄清楚什么事咱们能干,什么事咱们不能干。巴菲特也深谙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告诉我们,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守住自己的能量圈,这是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坚守的重要原则。就像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里面写的那样:“你不需要成为每家公司的专家,你只要能够评估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就可以了”。

能量圈的大小不是关键,了解它的边界才至关重要。在投资当中我们怎么确定自己的能量圈呢?

找那些你真正了解的企业,然后把它们通通圈出来,然后去衡量这些企业的价值高低、管理人员的水平、经营风险的大小,最后排除掉那些不合格的企业,剩下的就是你可以进行价值投资的企业。

巴菲特曾经说:“买入那些你能看懂的公司,意味着这家公司具有简单并且稳定的特征,如果一家公司十分复杂并且不断变化,我们就没有办法预测它的未来”。这又是为什么巴菲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买科技股的原因,虽然在80年代他通过凯瑟琳的介绍认识了比尔·盖茨,并且跟盖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巴菲特依然没有买入微软的股票。因为在当时他看不懂科技公司的赚钱模式,也难以分辨哪些公司拥有长久的竞争优势。当他看不懂的时候,他宁可把钱放着不动。

我们反观巴菲特人生当中最成功的几次投资组合就会看出来,他总是喜欢投资自己非常熟悉的公司。比如他6岁的时候卖过可口可乐,13岁给华盛顿邮报做过报童,他结账的时候总是用美国运通卡,还有他天天使用吉列的剃须刀。巴菲特最后都成为这些品牌背后的大股东,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些公司的品质,也能够看得懂他们的营收账目。

对于巴菲特这样拥有天文数字的财富者来说,投资最大的难题并非是机会太少,而是机会太多,所以他宁可走得慢一点,哪怕放弃某些会一夜暴富的牛股,也要始终站在正确的跑道上,选择那些自己能够看得懂的股票。

当然了能量圈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巴菲特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始终都在汲取知识,并且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能量圈的边界。他在2016年大规模地买入苹果公司的股票,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苹果公司在颠覆传统上的创新能力。所以坚守能量圈并不是呆着不动,而是要不断地自我进化,把能量圈越扩越大,不断成长。这是第一条,咱们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坚守能量圈。

坚持内部积分卡

第二条叫做坚持内部积分卡。

如果我们去研究巴菲特同时代的一些投资大咖,会发现很多人在这条路上好像流星一般地就过去了,为什么巴菲特能够笑到最后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第二点,叫永远看重内部积分卡。

内部积分卡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而外部积分卡就是世俗的眼光,他人的评价。这个习惯是巴菲特从他的爸爸霍华德身上学到的,霍华德最早是一名股票经纪人,后来走入政坛,经过一番打拼,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还曾经当选为国会议员。有一次霍华德去美国的一所大学观看棒球赛,他作为观赛的嘉宾坐在主席台上,当主持人拿着话筒介绍他的时候,观众席上不知道为何嘘声一片。但是霍华德依然神情自若,脸上没有闪过丝毫的不愉快,巴菲特就称这种不受外界影响的定力叫做内部积分卡,而他一直把父亲霍华德看作自己的人生偶像。

巴菲特同样坚守内部积分卡,他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能做什么,他不会破坏自己定下来的刑事原则,也不会让利益冲突考验自己的内心,他始终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有一次巴菲特面对众人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全世界都无视你的成果,那么你想被当作最伟大,但是实际投资业绩最糟糕的投资者?还是想被当作一个最无能,但实际上就是最优秀的投资者?也就是说你更在意真实的自己的投资能力,还是更喜欢被人认为是伟大?

大多数人都会说我想当最优秀的投资者,但如果你不看重自己的内部积分卡,就一定会随波逐流,会被别人的评价牵着鼻子走。可以说每个被股市割过韭菜的人都经历了同一个投资的路程,就是追涨杀跌,别人跟进的时候你也跟进,别人抛出你也抛出,总是追随别人的观点,就是看中外部记分卡,就只能成为一个失败的投资者。

我们再来看看1999年的美国股市,当时纳斯达克的综合指数比上年上涨了86%,但同时期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却下跌了20%。那时候千禧年马上要来了,投资者疯狂地期待着更好的行情,很多财富杂志也纷纷发表了对巴菲特的负面报道,甚至有很多长期追随巴菲特的投资者也放弃了价值投资,转入去投一些IT类和互联网类的股票。但巴菲特依然我行我素,不管你说什么,他就坚守自己的能量圈,因此才避开了科技股泡沫的破裂,并且在之后的三年里面大幅度地跑赢其他同行。

所以巴菲特说,当你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就不要犹豫,行动起来,不要顾及你的行动是否符合常理,也不要在意别人是否同意你的意见,过度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就是浪费时间,这是第二条叫坚守内部积分卡。你得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得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被外界所影响。

做个终身的学习者

接下来是第三条叫做个终身学习者。

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内部积分卡,但品质不仅仅是你得有自信那么简单,还需要有强大的洞察力跟判断力,才能够抗住外界的质疑跟诱惑。

巴菲特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就是必须做个终身的学习者。查理·芒格曾经说:“那些越过越好的人,并不是顶级聪明的人,而是十分勤奋并且不断学习的人”。在2008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一个17岁的少年发问,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回答非常简单,读一切可读之物。

巴菲特本人就是一台学习的机器,每天一睁眼就是阅读,翻看各种书籍以及报刊,他从来不会简单地听从别人告诉他的观点,而是热衷于通过自学研究得到的独立的看法,他每天大多数的时光就是一个人在书房里面静静地度过的。他曾经这样告诉投资者,不要盲目轻信任何专家和分析师,如果想要投资某只股票,就要把身子弯下来,自己在资料当中寻找想象,你只能把钱投入到这一家公司,你需要关注什么样的风险,你又拥有什么样的优势,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多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当你做足了功课,你就拥有了超过一般人的观点和见解。

当年巴菲特就是从图书馆的书架上发现了那本赚1000美元的1000招,又被里面的复利的内容所打动,他在读完沃顿商学院之后又去了哥伦比亚继续学习,毕业之后进入格雷厄姆的公司,已经掌握到很多外界不能掌握的内部信息。但巴菲特不像别人那样坐在办公室里面阅读别人写的研究报告,他好像是一个侦探,一定要自己去做研究。他总是跑到标准普尔公司去寻找四五十年前的文件,在那不停地翻阅,并且记下来一切有用的注释。就是因为这么疯狂,喜欢自我求证,才让巴菲特在无数的小公司里面筛出了联合电车公司。

在2019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又一次说,只要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他和查理·芒格都会读遍这个领域所有相关的书。因为想要变成一个更理性的人,除了坐下来阅读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阅读也的确为他带来了机遇。

2002年巴菲特就是因为阅读大量的年报,挑中了中石油,当时中石油的年报介绍了公司的原油储存量以及当年原油市场的销售价格。巴菲特推算出当时中石油的总价值是6000亿元,而2002年它的股价只是价值的1/3左右。后来巴菲特亲自做了市场调研,确认石油价格还会继续上升,然后大举买入了中石油,并且获得了巨额收益。

所以巴菲特常常说自己的投资模式就是阅读和调研的结合,他常年通过阅读年报来寻找好公司,并且查找跟相关的各种数据之后再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竞争对手以及确定管理人员的水平,最后他会把阅读跟调研的结果进行比对,就能够明智地做出决定。

巴菲特对众多投资者说,当你每天阅读500页书,慢慢地你会发现知识是怎么起作用的,它的威力就跟复利一样,会达到利滚利的效果。纵观巴菲特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品质跟能力是不断地互相影响,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巴菲特的投资智慧,让他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能量圈的边界,不断积累的知识,让他拥有了独特的洞察力。纵使被千夫所指,也能够坚持内部积分卡,而这种专注的品质让他享受到了复利带来的奇迹,成就了所谓的非凡的人生。

小结 

到这《滚雪球》这本书我们就讲完了,我们看到了巴菲特怎么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投资帝国。在这其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的道理,但是光学习没有用,我们得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形成自己的专属的智慧,然后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反省跟精进,才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

 

 

送大家一句话:

渔夫在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里,可是他们还是选择了出发,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会满载而归。

我是双平,最后祝大家早日发财,实现财务自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711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3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77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99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97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69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3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0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5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3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0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1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9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2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30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04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