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说明: 毕业已经两年,这是两年前的文章,愿分享心路历程。
成长只是一个过程,对成长的思考才是成熟。生而活,长而熟。
柴静说: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还是有一个共有的规则存在。
2015 年的最后一天早晨,看到一个双腿盘缩,手拿着两个小板凳当做双腿的年轻人,在寒冷的冬日里踽踽独行。突然想到,成长并不是一个“芝麻开花节节高"似的结构,而是一个似“M"式一样的不断循环的程序,总有一个节点会使人生跌回到像出生一样的无知和无畏。
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重新开始。
临近毕业,听到身边有太多的声音: 对未来的迷茫呼喊,对社会不公的质疑、对进入社会的恐惧,对自我成绩认定的沾沾自喜,还有对那些沾沾自喜的人的“单纯”的嘲笑.....
我没有能够完全将自我状态改变到最好的能力,却有提升自我,完善生活的行动力。
有人说: “如果你的父母在你上的大学宿舍里住一段时间,他们绝对不会再让你上大学。
一年级,单纯,胆小,殚精竭虑。
大一那年加入的话剧社。第一部演出的话剧《梁祝后传》,每天排练,因为一场拥抱的戏份,吓得手心出汗,不敢直视对方。
二年级成功担任了话剧社社长,带着各种荣耀出席各种各样的活动,指导各个学院的心理情景剧,最后还担任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的评委。一共三个评委,其中两个老师,当时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在那么多师生面前指手画脚,洋洋洒洒的指导点评.......
呵! 好不威风!
痛苦是财富,扯淡! 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央视的陈虻这么说。
我的大学是个还债的大学,拆了东墙补西墙。一点不夸张。
二年级伊始,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块拍摄的微电影《差距》。《差距》有着太多人的帮助,而我们当时一行的六个人租住在校外,期间在黄烨的带领下共同吃苦,共同进步。各种花费,几个人耗到一起煮白米粥当午饭,相互之间借钱都借不来。这部作品是我们大学以来的第一部作品,由我们自己出资,开启了这场耗力的持久战。
同年在担任会长期间,举办了“演绎青春,梦想殿堂"的晚会。因为赞助费用不够也在自己垫资。晚会过后的第二天早晨六点多,被电话惊醒,被告知晚会过程中“得罪”了校电视台的几个学长。原因是忘记了“感谢电视台”,之前的借设备演变成为了租设备。那阵子因为微电影和晚会的事身上已经没钱。和我住在一起的王兆二话不说:“走,我跟你一块去。”他拿着自己的几百块会费爬起来和我一起。他时任校摄影协会会长,曾在校电视台待过。
来到校电视台楼下,几个人嘟嘟囔囔地叫着要打110 报警,让警察来解决问题。
我拦住他们,意思是不管怎么样都别把事情闹大,因为他们毕竟还是我们的学长,心平气和的去和他们说。
我们一起走上去,强忍着、哽咽着,一个劲的弯腰低头“认错”。听到了最刺耳的一句话:
“说实话,给狗一块骨头,都还知道摇尾乞怜,有时候连狗都不如。”诸如此类。
后来,“赔”了钱,离开。
至今,我的理解,也许我们都没有错,不同的是,这件事上我们不周全的考虑,以及他们运用了他们的那套规则做事。
差异而已。
再往后,因为欠着王兆的钱和身上已经没钱,打电话借钱吧,拨通了手机里我当时认为能够借到钱的号码...没能借到。一直到晚上才借到了在外工作的中学朋友的钱。
微电影《差距》完成,会堂首映,站在台上,追光灯打在身上,我们是全场的焦点。因为在外租房和借的外债,大二拨发的助学金除了给家人买了几件衣服,其余的,到账后打给了同学。
“大学生就好像是待在透明缸里的青蛙一样,看着前景繁华,却触碰不到”。
休要忘记了,青蛙还有着会跳跃的本领。
三年级,花了近一年时间的纪录片《天桥人家》,轰动一时。因为需要,留在了荆门过了一个人的除夕。来之前亲戚邻居知道我要去外地过年,有批评不孝顺,有疑问问我是否要去女朋友家过年,开玩笑把女朋友带回来。有一个姑姑对我说:“你爸爸身体不好,别气你爸爸了。”开始解释了几句后就没再解释了。父亲过程中也就说了句:“不去不行?”之后也没在阻拦。除夕那天晚上,在田常柏大叔家拍摄完是八点多,坐在大叔家里刷了刷朋友圈,看着别人相互之间留下的“电子”祝福。又背了摄像机,单反,三脚架,在校园里来回取了景。
安静的除夕之夜,少了寻常的喧闹,多了宁静的孤独。
拍完回去对着电脑屏幕看春晚,密密麻麻的弹幕评论后面是一阵阵的笑声,对了,客厅桌子上还有晚上的饭菜,一盘饺子,几个小菜,还有一瓶小酒,你可以理解是为了壮胆而准备的,没怎么吃,摆在那里。
夜间11: 30,整理好设备,单反,三脚架,到艺术大楼拍烟花,出门发现下了小雨,我已经没有手再去拿一把伞,跑到大楼,呼啸风声从耳边吹过,快要盖过了烟火声。
返回到楼下之后,在图书馆碰到了校园巡警。我拿着那么多东西,着实有意避开他们,可他们看见了我,车开了过来:
“干嘛的?”
“啊! ? 拍摄的,拍点烟花。”
看了一下,他关闭了照着我的车灯,擦身而过。
呼,吓一跳!
走到租房的楼梯道里,扶着扶手一步步朝上走。整整一天,太累了!
四年级,专题片《农命》
《农命》视频拍摄的想法来源于写书,因为伯父冉清顺坎坷的经历,初中就想写本关于伯父生活年代的书,文采、知识量不够,一直搁置下来。
四年级前,就是三年级的暑假前,有一次上课思想游走,想到伯父,想到创作,当时想,伯父年龄越来越大,我们的生活工作会越来越忙,再不行动,可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
时间不等人!
下课后叫了徐磊、方静两位朋友,和他们沟通了想法,达成一致。
就这样决定下来,从考虑到开始行动不过一天。
制作《农命》的过程相比较《天桥人家》来说,是快乐的,尽管是在高温,住农村,步行翻山过河...事实上,打心眼里我也不愿意步行,路途太远,又是高温,还是一堆的设备物品。无奈,没有车。
四个人除了工作,装傻充愣,嬉笑打骂,其乐融融。
2015 年12 月,上午到账的5000 奖学金。
高兴。
取了钱拿在手上,心想也许很长一段时间之类,工资都不会这么多。
到了晚上,不足一千。
心疼。
“对于命运,他们没有屈服,我想我们更不应该疼痛。”只是了解伯父,对比我们,有感而发。
......
2015 年岁末拍摄毕业设计,拿着机器和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接触时,他反复的说我们是“狗仔”。
我问他:“你说我们拿着机器就是狗仔,那你看到的那些拍电影的拿着机器,他们算什么呢?”
“狗仔中的狗仔。”
我尴尬!
人生是欢笑眼泪的舞台,不到落幕不知自己有多精彩。
我们这个时代,都喜欢拿着手机互动着各种各样的社交工具。我常常在各种朋友圈里看到太多太多对其生活的负能量状态。临近大学毕业,更有如此。
或者我们需要体会到更多更难过的生活,才会怀念现在不足以道苦的时光吧。
我没有牛B 的背景,只有能够承受孤独的背影。没有四通八达的后门,只有想越过的寒门。四年不够辉煌,倒也足够绚烂。
你足够努力就一定不会被困在“不公社会"的栅栏中,社会规则下一定有你可以释放的地盘。
我能如此,希望你们也能。
后记: 2015 年即将过去,我的毕业即将来临。回想四年,成长进步太多,希望能够写下点东西,让毕业的我们有往前走的力量,也能够给学弟学妹一份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