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想要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应该看些什么类型的书?有推荐吗?比如《瓦尔登湖》、《李普曼传》?
我的结论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希望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通过阅读某些书来进行提升,这是一个想走捷径的想法,也可以说是非有效想法。因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从本质上来讲属于过程,不属于结果。而很多人希望得到的答案是已经被验证过的可以进行帮助的,但那并不属于你,思维一定是自己从底层获取并建立路径架构。
读什么样的书取决于四个维度:
A、个人本身的认知程度
也就是现在的你在某一领域处于什么认知层级,这一定只有自己才清楚。比如你是个初中生,你问哪些有深度的物理学书籍可提高你的学术,你觉得推荐粒子物理学或者核反应理论对暂时的你有用吗?认知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过程里哪个理论或者学术、方法论等最适合你才是最重要的。
B、个人的喜好领域入口
也就是你在阅读书籍的兴趣导向,不见得所有概念性书籍才是适合的选择,比如侦探小说、深度解析类文章,社评,论文等都是属于你的阅读类别形式,以什么形式摄取最有效在于自己的注意力匹配程度。人在拓展思维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入口领域,这个你必须要有认知,而不一定直接去看结论性的书籍。这样不是拓展。
C、个人的自身属性导向
这个与你自身的特性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你现在学习的专业领域,你的工作性质,你的发烧级特长,你的身处环境等,都是你自身需要解读清楚地,首先把自己擅长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想清楚,你才算是有了基本的广度和深度进行的可能。
D、个人的领域范围导向
在某个领域里可以更快速的获取认知。比如说资本论可以拓展广度和深度,哲学类,心理类,艺术类,宗教类都可以。但哪个更适合你,只有你自己知道,每个领域都会有极多的内容知识需要我们吸取,当我们把某个领域的思维打开,其他领域你自然会知道如何抽丝剥茧。
以上四个维度是理论性说明,或许晦涩难懂,我举个最直观有趣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比如你想吃美食,于是你问,你们推荐一下最好吃的美食是什么?
这就是问题的逻辑性错误,因为你得到的答案并一定属于你,别人认为好吃的不代表你也认为。海量的答案就需要你二次解读。正确的方式你可以这样拆解问题。
A、关于麻辣口味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B、关于地中海特色的美食都有哪些?
C、关于适合孕妇吃的美食都有哪些?
D、关于高逼格的顶级食材美食都有哪些?
至于问题的对照性,你们可自行匹配,当做完自我的问题导向梳理之后,你在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在自我认知的逻辑上是否已经有了广度和深度的基本进步?
提问题的逻辑性,分为封闭式与开放式。封闭式问题可以让你得到更垂直有效的答案导向(当然不局限于是与否的逻辑里),开放式问题可以获取多元信息,需要自己判断与二次选择。所以,如果有自我认知之后,有结果导向之后,可直接提问封闭式问题强化自己。
读什么样的书在前期一定通过自我认知自己选择判断,然后有针对性的可以提出封闭式问题进行完善。谢谢。
本文已收录于专栏《核心大脑》
相关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