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量
在说唯识第六诘难前,先说说什么是“现量”。
我查了下《佛学大词典》,现量即感觉,乃尚未加入概念活动,毫无分别思惟、筹度推求等作用,仅以直觉去量知色等外境诸法之自相。其中:量为尺度之意,指知识来源、认识形式,及判断知识真伪之标准。现量为因明用语。是三量(现量、比量、圣教量)之一,是心识三量(现量、比量、非量)之一。
在《成唯识论》卷二中,也对三量进行了阐述。即:
1、所量,指被测度量知之对象;
2、能量,指能够用以量知者;
3、量果,指所量知之结果。
广义的现量,分为真现量,似现量两种。真现量系指未受幻相、错觉等所影响,且尚未加入概念分别作用之直接经验;似现量则指由于幻相、错觉所致,或已加入概念分别作用之认识。
狭义的现量多指真现量而言。
在唯识学中,五识之缘五境、五同缘意识、五俱意识、定中之意识与第八识之缘诸境,均为出于心识上之现量。因明所用之现量,唯有五识及五同缘、五俱意识而已。
二、唯识九难3
6、现量为宗难:色等外境为现量智之所缘,若无外境,何以现量得知色等之问难。释之,谓缘前五识之现量者乃心内之相分,以此为心外之色等系意识之妄分别,并非现量之故。
这段话的大意是:色(客观存在,下同)等外境是现量的外缘,如果没有外境,现量怎么能感知外境。对此回复是:五识所感知(现量)者是众生(有情,下同)的心内的相分,是众生的意识分别,并不是现量的原因。
#评论:此回复似是而非,在偷换概念。因为问的是感知(现量、或真现量),虽然它表现出来的形式只是似现量,但回复时此事时却变成了似现量,对感知一事置之不理。#
7、梦觉相违难:梦中之境醒后知其为妄境,醒时之境却无此事,不以之为例之问难。对之,谓虽梦境,其梦不醒时自不知妄境,知乃在醒后,故醒时之境亦尔,至廓然大悟,始知其妄。
这段话的大意是:梦中的“实境”,众生在梦醒后知道是妄境,但众生清醒时却没有这样的事,因此不能用这样的事来否认色的存在。对此的回复是:众生梦醒之后的外境和梦中的“实境”是一样的,所以知道他是妄境。
#评论:此回复错。因为众生(我)梦中的“实境”的主体是众生(我)自己,而众生梦醒后感知色时,众生(我)就不是主体了,而只是客体。#
8、外取他心难:他人心识在自心之外,如以他心智缘(知)他心,是否缘心外之境之问难。对之,谓虽以他心智缘他人之心识,乃在自心之中缘现他人之影像,非亲缘他心,故无缘心外之境之失。
这段话的大意是:他人的心识在自己的心识外,如果以他心智(他心智为智慧中的一种,下同)了知他的心识,是否是心外之境。对此的回复是:虽然他心智了知他心,但似然自己的心识形成的,不是缘自他心,因此并没有心外之境。
#评论:此回复是对的。因为他心智也是自己心识中的一种。#
9、异境非唯难:续前问,虽非亲缘,而自心之外有他心之异境,则是否应称唯识之问难。对之,谓唯识非唯一人之识,十方世界有无量之凡圣,一切诸法乃此等凡圣之各自唯识所变,所谓唯识乃遮遣以凡情执着心外有实法之失,成立唯识所变,非谓唯一人之识所变。
这段话的大意是:接着第八问,虽然不是去攀缘他心,但除自己心识外还有他人心识,这是否可称为他人的唯识。对此的回复是:唯识不是指某个众生的唯识,而是指所有众生的唯识。
#评论:此回复是对的,唯识不是指某个众生的唯识,而是指所有众生的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