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前也看过《过温府》、《玉真行》的折子戏,但完整的《高文举》是第一次看。
《高文举》是小梨园流派的剧目,所以整个戏显得比较精致典雅。关于高文举的故事,明传奇有《珍珠记》,但梨园戏与明传奇还是有不同的。明传奇《珍珠记》非常明显是走了《琵琶记》模式,只是作恶的从丞相变成了丞相女儿本人,然而最后皇帝做主,二女和解,共侍一夫。相比而言,梨园戏对于这个戏结尾的处理更加贴近于女性观众的心理需要,甚至我还有一种仿佛看到了《盘妻索妻》的感觉——高文举霸气地救出了原配后,弃官逃婚,选择与原配白头偕老了!天啊,这样的男人不嫁何耽!
这篇小文取名“冷酷的温暖”,是因为剧中高文举最后的选择虽然无比温暖,但全剧中却给我感觉始终弥漫着一种冷酷的气息。从一开头高文举对于温家强行婚配的自述,到温金密谋、温相动杀意,再到玉真虎狼关遭害、逃出生天后过峻岭的艰难、进温府被关冷房倍受折磨,最后高文举冷然拒绝温金的道歉毅然出走,说到底,其实都渗透着冷意。但是细细想来,这种冷意又都是出于个人利益之下所做出的选择。高文举同意婚事,是因为“君无戏言”,但其实也是激发了温金因为婚姻期待而生发的种种恶念;温金和父亲选择伤害,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却坑了玉真等人。说到底,到这里为止,他们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心,却都给别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剧中第一个出于本心的人,大约是仗义救人的老乞婆,而后便是受尽屈辱折磨的玉真。而高文举最后辞官的选择,原也不是出于本心的,他还是想两全,但温相的逼迫让他看清了自己完全没有取胜希望的现实(这里的处理就跟《珍珠记》完全不同了),所以他才走了辞官回乡这条路。当然,对于一个刚考上状元的人而言,选这条路也是不易。但他在中举前,是受了玉真家的恩惠的,这是他不能放弃玉真的一个原因,基于这一点来看,高文举起码还是个念旧情的人。所以,全剧的主要关节与其说是人情冷暖,不如说是人心的矛盾和道德的冲突。
研究文章里说,梨园戏的《高文举》成型或许在《珍珠记》之前,保留了明初的特色,我觉得这个说法值得商榷。相对梨园戏的版本而言,《珍珠记》的故事情节似乎更接近《琵琶记》模式。在没有看过梨园戏最原始版本的情况下,就现在演出的情节而言,我反而觉得梨园戏的情节,特别是毁婚弃官而去这个情节,思想上的开放程度和对女性观众心理的贴近,似乎都应该是出现的更晚一些才对。因为早期南戏里,即便是《荆钗记》中的王十朋,也只是拒婚,且没有放弃仕途。
这个戏是年轻演员演出的,据说排练时间不长,总体还算不错了。刚开戏的时候,高文举和温金的演员都有明显紧张,唱腔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嗓子发紧。但到后面,他们都算是入戏了,唱念做都过得去。玉真的演员很不错,这种青衣苦情少妇其实比千金小姐闺中少女难演,但她把人物感把握的挺到位的。不过几位的做工还要加强,特别是小生的气质,还要再多打磨才行。
总之,这个故事整体不错,结构紧凑,看起来不犯瞌睡,传统戏能够做到这样的,其实并不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