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梅兰芳或许可以绕开孟小冬,但说孟小冬,却绕不开梅兰芳。
大红幔丈下她为他人讲故事,哪料到,她自己的故事更让我入戏三分。
遇见是宿命,无论你在哪儿,该遇见时,即使是天南地北,跋山涉水,他都会来。
1925年8月孟小冬参加了北京第一舞台的盛大义演,与裘桂仙合演《上天台》。那一天的大轴是梅兰芳、杨小楼的《霸王别姬》。也就是在那一天台,梅孟初相遇,擦肩而过时,孟小冬点头叫了声“梅老板”。
1925年8月,冯公度家中80大寿,大轴戏是梅兰芳与余叔岩合演的《四郎探母》,不料,离开演还有一周的时间,余叔岩却突然因病不能上台演出,主人家寻遍名角都不得空,这才有人提起开明戏院坤角老生孟小冬扮相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众人心想,小冬毕竟年幼,资历尚浅,可现下无奈,只得让小东前来试戏。哪曾想18岁的孟小冬对着32岁的梅兰芳并不胆怯,可谓戏逢对手。台下座无虚席,一曲落幕,众人意犹未尽,纷纷拍手称赞,此后,小冬与梅在戏迷们的期盼下,更是合作频繁。梅党重要成员齐如山当场对冯耿光说:“六爷若是肯做点好事,就把他们凑成一段美满婚姻,也是人间佳话。”
果然,戏台上两人因戏生情,又在一众戏迷的殷勤下,顺水推舟,假戏真做了。
然而此时梅兰芳已有两房妻子,分别是原配王明华与福芝芳,小冬父亲一听小冬嫁过去做小,决口不答应,梅大奶奶很是欣赏小冬,在梅与孟之间做媒人解释说自己病重在院,实际上只有一房夫人,小冬嫁过去是两头大,不算偏房。小冬爸爸这才允诺了这门亲事。
哪曾想福芝芳硬是不让小冬进门,所以,梅兰芳只得在城东租一了间四合院,起名缀玉轩,就此草草完婚。
小冬出生于腊月,天寒地冻的季节,骨子里也是一幅生人勿近的样子,若非深情,她又怎会甘愿委身金屋藏娇。她不求名分,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只愿与他同朝共夕。
然而人生如戏,戏,更如人生。
孟小冬戏迷李志刚在戏院盼了一个多月不见小冬上台演出,四处打听,得知小冬已嫁为人妻,顿时五雷轰顶。
1927年9月14日,李志刚来到冯公馆找梅兰芳,哪知出来的却是张汉举,李志刚泣诉祖父曾与梅兰芳有交情,因无钱安葬,逝世三日停尸在家,众人同情,便凑了些钱给他,李志刚却一直说不够,张汉举察觉此人可疑,提议去李家看看情况再给钱,已是深夜,车还未到李家,李自刚突然原形毕露,要求把车开回冯府,说梅兰芳抢了他的孟小冬,要向梅借5万元。回到冯府,众人凑了两万元现金,李自刚觉着差不多了,拿着钱与张汉举一起进入车内,彼时,四周警察围了过来,李自刚大怒,随即枪杀张汉举,自己出身中数枪,枭首示众。
时下舆论纷纷指向梅、孟二人,福芝芳终于有了理由:“大爷(梅兰芳)的命要紧。”。梅兰芳本身就如同他饰演的女子般优柔胆小,经此事后,他与孟小冬的关系由此转淡,心高气傲的小冬哪受得了这种委屈,她可以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但却不能对梅兰芳视而不见。一气之下便去了天津登台唱戏,没想到,小冬这次复出居然未唱先红,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天津“天风报”捧他为老生中的“皇帝”,简称“冬皇”。
连唱十多天,又在天津逗留数日,不施胭脂,以男装出入各种场合,然后直接回娘家。梅兰芳不得不前往孟家,好说歹说,终于接回孟小冬,二人感情重归于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30年8月,梅兰芳赴美回国,却听闻母亲大人逝世,小冬特意剪了短发,头带白花前来为婆婆披麻戴孝,刚到梅府大门,门卫就将其拦下,说夫人吩咐孟大小姐请回。小冬正欲往里冲,前来吊唁的杨宝忠见状,赶紧去请梅大老板,然而此时福芝芳正身怀六甲,指着肚子道:“这个门儿,她就是不能进,我有两个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我拿这三个孩子跟她拼了!”梅无奈,来到大门前,想起梅党曾说起“孟小冬为人心高气傲,她需要人服侍,而福芝芳则随和大方,她可以服侍人,以人服侍与服侍人相比,为梅郎一生幸福计,就不妨舍孟而留福。”沉默片刻,梅开口道:“要不,你还是回去吧。”还是那么温柔,却让人止不住的泪流。
孟小冬头也不回的回了娘家,1933年9月,天津《大公报》头条上,孟小冬连登三天分手宣言“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至此,梅孟之恋,到此结束。
正如晚年孟小冬说的:“只是那一切都过去了。”
然后谁又能知道,即使已是迟暮,孟小冬的书桌上,依旧还放着梅兰芳的照片。
扬风一洒旧时光,山中仍回响,心事已绝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作者:南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