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2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逐渐减少,但并不是因为欧洲缺乏潜在移民。尽管移民减少了,但移民潮仍在继续。当时,世界其他地方对移民的吸引力更强。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帝国比美国更受移民青睐,并且这种青睐持续了近十年时间。在欧洲事务中,俄罗斯帝国发挥了长达二十五年的重要作用。正是俄罗斯帝国将各民族从暴政的枷锁中解救了出来。莫斯科远 征虽然失败了,但标志着拿破仑·波拿巴的帝国开始衰落。与此同时,俄罗斯帝国发起了神圣同盟。人们认为神圣同盟做出了一个庄严承诺,即任何国家和君主都不会再为了自己的军事野心,让妇女们的丈夫和儿子惨遭杀戮。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圣人们曾说:“救赎来自东方。”事实确实如此。
在俄罗斯帝国,新的黎明即将来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新世界的秩序充满兴趣,但他明白不能对国家的现状视而不见。他决心实现国家现代化,又不满足于仅仅使宫廷和贵族阶级西方化。于是,他计划采用大西洋沿岸国家的先进模式,发展经济生活。沙皇彼得一世曾在荷兰的造船厂工作,并且将当地
技工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引进了俄罗斯帝国。然而,派大批商人、医生和农民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是行不通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反其道而行,在国内建立了外国人聚居地。俄罗斯人可以在日常交往中向外国人学习。早在18世纪,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就在俄罗斯境内实施了同样的政策,但现在,这项政策更普遍。不过,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首次尝试是为了保护国家边界。在沿高加索山脉延伸的地区,俄罗斯帝国只行使名义上的统治权。当俄罗斯帝国全神贯注于西方战争时,鞑靼人和波斯人一度入侵了高加索山脉的延伸地区。通常情况下,对移民来说,俄罗斯帝国的移民政策毫无吸引力。沙皇想留住移民绝非易事。但除了实际性措施,移民代理人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1820年到1830年,德意志南部和瑞士邻近地区,尤其是符腾堡,掀起了“敬虔主义”浪潮,这一浪潮在人民群众中自发产生。为了躲避含有异教教条的教义问答书和祈祷书,很多人想到了移民。沙皇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土地特许权政策,并且外国人很容易进入俄罗斯。因此,1816年,一批人从符腾堡出发,前往俄罗斯。1817年4月,一支由十四辆马车组成的移民队伍从乌尔姆出发,1817年8月抵达了俄罗斯。不幸的是,经过多瑙河下游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带时,两千多名移民死亡。因此,俄罗斯帝国政府将剩下的人长期隔离起来。在隔离区,许多移民家庭等得厌烦了,于是脱离大部队,单独前往俄罗斯南部的德意志人聚居地。其他人在敖德萨过冬。但与1817年相比,1818年夏天的情况没有太大改善。启程的一千五百个家庭中,只有五百个家庭到达了第比利斯。由于向外移民的成功率太低,1819年,俄罗斯帝国政府对驻符腾堡的大使做出指示,不再为前往高加索地区的移民签发护照。
现在,欧洲人将目标转移到了俄罗斯的另一片土地上。这里不仅更容易进入,当地人还过着欧洲式的生活,而不是亚洲式的生活。因此,与高加索地区一样,德意志移民成为俄罗斯边境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