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为主地抱着观赏喜剧片的心情去看《我不是药神》时,得到的却是一阵淡淡的心酸。说实话,这种偏向现实描写的剧情片确实有着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没有美国大片的英雄的逆袭,没有无厘头喜剧的夸张,也没有许多剧情片的故作深刻,但它就是说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带着点点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实电影的故事线索是围绕主人公心灵思想的成长与蜕变。如果把视线仅仅放在格列灵药物上面的话,是没办法看见这层线索的。
电影中主人公父亲的重病需要大量的金钱,因而他铤而走险去印度寻求“假药”的代理权。在这一段中导演所表现的细节很耐人寻味。
当印度生产商询问主人公程勇凭什么可以相信他时,程勇回答说很多中国的病人在等着着他把药带回去。
印度人似乎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么说你想当一个救世主?”
程勇听了哈哈大笑:“我才不是什么救世主,我要赚钱!”赚钱就是这个阶段程勇最想做的事,因为他也有一种病——“穷病”。他知道,困难来了什么也挡不住,“钱就是命”。
程勇这个人物的成长与蜕变来源于两个人——吕受益和小黄毛。吕受益的角色塑造的很不错。
那个程勇决定不干这行的晚上,看到他脸上的苦笑和痛苦,观众心里的酸楚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而后来他因为没有药物而死亡的这件事则给了程勇极大的震撼,程勇看见过吕的孩子,作为父亲的他也同样知对与孩子的分离的痛苦深有感触。
一年后的程勇已经开起了小工厂,摆脱了穷病。他继续开始售卖假药,甚至不惜成本,这是他的成长,也是吕受益的死亡给他带来的人生转折。
黄毛的死亡让他知道了什么叫牺牲,这是他的蜕变。这也是他在最后同样为了那些病人可以逃跑的时候用车拦住警察争取时间的原因。
在他决定放弃贩卖假药的那个雨夜,他曾经咆哮着说:“你们能有今天还不是因为我,我又不是白血病人!”
而在审判他的法庭上,他却说着:“看着这些病人,我心里难过。”
程勇从普通人到一个“英雄”式人物的转变,是用遭受苦难之人的生命换来的。虽然影片没有直接点明,但是看到最后的观众心里一定可以感受到藏在影片里的那根线索——
“救世主”可以是你是我,只不过要成为那个“救世主”,需要付出和经历的代价,谁也无法知道。
今后我们仍旧需要这样的“救世主”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希望“世界”让我们付出的代价不用这么残酷。
“不过,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