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今天有个小情绪,中午有个小聚会,没几个人,请客方A想劝酒,而被请的人B借口开车不能喝,A说代驾费我来出,放心的喝,而B和A不是特别熟,不好意思收钱,转而对着我说,你给我转代驾费,我就喝,我和A其实蛮熟的,看他这么热情的想让B喝点,我就帮他付了200块代驾费,然后他们就开开心心的喝上了。聚会结束的时候,我找A要代驾费,他和我说,就当你请我吃了一顿饭。虽然钱不多,请他吃顿饭肯定不止这么多钱,但是好像这是两码事,我是帮你解决问题而垫付的钱,是不是不能和请你吃饭混为一谈,从事情的层面上来说,你把我帮忙付的钱还我,然后再约一次我请你吃饭,不管花多少,也是情分之中。
是我太较真,还是太敏感,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好像我喜欢把事情的边界划的很清楚,一码归一码,然而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和对方说感受,他和你说事情;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谈感受,类似鸡同鸭讲的沟通和互动总是会让人产生一些无力感,到底是自己表达的不清楚,还是对方压根就没在一个频道上。
记得有个段子说,如果中国人和外国人说“上火”,大多数的外国人是不明白什么意思,而说“发炎”他们就能理解了。在表达和互动中,试着用对方听得懂的内容表达对沟通是不是会容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