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冬日热烈的阳光,微感灼热逼人,行走在白屋红墙间,丝丝凉意透体。寻一靠椅静坐,抬头仰望光芒万丈的大殿金顶,侧耳倾听红袍僧侣怪靴擦地的嘎吱长鸣,风中送来隐约可闻的祈福诵经,静中有动,动更显静。
找一当地导游,迤逦而行。从扎寺的创建讲至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从白屋僧舍到红墙金顶,从白塔转经筒到卓瓦树卓瓦心。原来依“象山”而建的扎寺伦布寺,经历某世文化劫难,四座大殿被毁两间,三座白塔全部拆完,五至九世班禅法体烟消云散,600年的卓瓦树四枝余三。
进得弥勒佛殿,总高30米的世界最大室内弥勒佛像,是众多信徒捐金,110名工匠毕4年之功而建。导游劝说,进得大殿,不为参观佛像所耗6700两黄金、23万斤黄铜及佛像眉宇间那1400多颗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只需静静瞻仰弥勒佛慈悲佛像,唤醒心中真善美,学会容忍包容。话间一群虔诚信徒进殿,在默默的诵经中,以头触碰莲花宝座,手扶铜底渐步前行,而我生怕触碰禁忌,小心翼翼,踱步前进。转出大殿,地上有一万字符号,导游说这个可以拍照了,赶紧拿出手机拍下地上这个由一堆绿松石、玛瑙和猫眼石镶嵌的字符。下得楼梯,遇见一位上了年纪藏族老婆婆,手脚并用气喘吁吁地往上爬,导游见状赶紧上去搀扶着她上了楼梯进入大殿,导游讲,日喀则及后藏地区很多信教群众,基本上隔两天就会来拜佛,有的甚至每天都要来,只为瞻仰弥勒佛,寻求真善美,修行加持本心。
在接下来的三个大殿中,都是供奉着历代班禅(除了第二和三世班禅),依次是十世班禅、四世班禅和五至九世班禅合葬衣冠塔。特别是五至九世班禅合葬衣冠塔,都是在遭受动乱冲击时,信教徒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的手、腿、法衣、经书等。在后来的重建中,许多遗失文物归还和教徒们捐赠的各类珠宝玉石,国家拨巨款及600公斤黄金,始得今天的合葬衣冠塔。而发起建塔的第十世班禅心中最大理想就是重建五至九世班禅殿,从北京远归扎寺,与工人们一道背土运料,手把手夯筑大殿,积劳成疾终换来大殿完工开光,逝后亦合葬入塔,同受信徒瞻仰。
出得群殿,远望见西藏最大的晒佛台,每年的藏历五月十四至五月十六日,都会分三天将三幅佛像(分别是未来弥勒佛,现在释迦摩尼佛和过去燃灯佛)在晒佛台上展出,供信徒和群众观瞻朝拜祈福。加上每年传统的驱鬼节,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不说外地游客,就是大部信众和本地群众也是进不去的,只能在外面朝拜。若不从僧侣的自觉、信众的自发来看,真不可想象信仰的力量如此强大,而读悟友人的佛法感悟时,亦是觉得佛家提出质疑、挣脱束缚、解放思想的修行方法确使人得以不断突破,完成革新。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一部纪录片《冈仁波齐》,一群四川藏区的虔诚信徒用磕长头的方式,经过千里行程,经历千辛万苦,经受生离死别,不扰人不杀生,就连磕长头时发现一只蚂蚁都要等它爬过再继续前进的态度,终于来到了神山圣地,完成自我修行和突破革新。我想,修行瓦蓝天空下,修心须弥万物间,该是“扎寺伦布”吉祥须弥的真正含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