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4年6月,我大学毕业,独自一人拉着一个旅行箱,来到熟悉又陌生的杭州。举目无亲的我,拖以前在杭州上过学的朋友帮忙打听住宿。完全搞不清状况的我,最终在城西找了一个20多平左右的一室一厨一卫的小房间,房租900多,房间崭新,当时心情爽歪歪。
上班第一天我闻着栀子花香,乘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来到了单位。带着兴奋开始听迎新讲座,而下午的讲座结束后院领导说,新职工前三年要7:30上班,当时内心无比崩溃,当下决定搬家,对于我来说花费在上班路上的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内。
02
第二天,由于时间紧迫,找了一家中介公司帮忙找房子。第一次找中介有点害怕,于是找了在杭州上学的同学一起去。炎炎夏日,找了一天,都没发现满意的房子。离单位近的房租贵,而且都不能很破旧,1000的房子只有一楼的小房间,15平左右。纠结了很久之后,我租下了感觉稍好一点的房子,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个桌子,一个柜子。那天晚上给爸妈打完电话之后,我哭了,第一感觉生活的不容易。在那个见不到阳光的第一个家里,我住了9个月,房东对我也特别好,时常送东西给我吃。那9个月里,我去读书馆的时间更多了,看的书也多了。
03
2015年2月,我搬家了,搬到了一个朝南的两居室里,冬天的阳光无限温暖。房子是90年代的居民房,楼梯昏暗,还没有路灯,上班路程30分钟。室友是一个科室的同事,大家碰面的时间一周3-4次,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偶尔一起下厨一起吃饭。在第二个家里,我自己组装了一个书桌,放满了我喜欢的书和Mac,我在墙上写满了自己的梦想。就这样上班、休息,玩耍、阅读,春去秋来,我住了一年。
04
2016年2月,我又搬家了,搬到一个精装的三居室,早晨的阳光依旧温暖。那一次是爸妈帮我一起搬家,超级幸福。那栋楼是这个世纪初建造的,房子是房主刚装修3-4个月,精装满足了我们的要求,楼梯的灯是声控的,还有防盗门,上班路程12分钟左右。两个室友都是同事,平时大家见面机会不多2-3次这样,偶尔约到一起出去吃饭。跟室友不在一个频率,我平时看书、学英语、健身时,会被室友说装逼。所以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我呆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偶尔画画,常常阅读,时时思考。
05
卡尔维诺多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道,“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不断涌流的遗迹多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然而,城市不会泄漏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我和在外漂泊的千千万万的人一样,没时间怀旧,但这座城已然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