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力到干春松,“理解中国”一步步走的更远
有一本讲神仙与道家文化的书——《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养》,书里介绍了道派的各路神灵,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神仙信仰的心理及文化构成。从干春松教授的处女作《制度儒学》到去年我们出版的《仙与道》,他一直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专门的研究。干教授说“一百多年来,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以后,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偏差。如何把传统文化的精华比较生动地描述出来,是现在的读物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传统文化的熏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个漫长的过程。我自以为读了二十多年的书,学了十多年的语文,也不能将国学,将传统文化参透多少。所以,我们认识国学的第一步,如干春松教授所说,是要掌握一些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
四十多年前,教育部委托当时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编撰了《古代汉语》一书,如果没有这本书,当今汉语专业学生的教材怕是要少很多内容。后来《古代汉语》教材当中的两章通论被单独拿出来做成了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此书在学界和市场都有极大影响。当威爷问编辑姐姐我们新出的《中国文化常识》与它有何不同时,编辑姐姐很耐心地在我面前将两本书做了对比。
首先《中国文化常识》一书分了20个专题,从天文地理到饮食男女,从工商赋税到中医中药,包罗万象。《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则分成了14个专题,因为是一本书中的单独两章,所以内容未及我们的全面。
其次封面大胆地选用了跳跃的蓝色和米色配色,摒弃沉闷枯燥的色彩,打消凝重得让人害怕的念头,让阅读变成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干教授认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首先是对常识做一些了解,对广大学生们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和设计都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最后,编辑姐姐一脸花痴地介绍了我们的其中一位作者——来自北大哲学系的干春松教授。干教授作为儒学文化的研究者,也是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的副院长。
干教授曾在一次澎湃新闻的专访中讲到,“应该开设一门专门教授传统文化的课程,这门课以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为主……建立了这样一门课程,继而自然会建立起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的认同。”
两年前,干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所托为“理解中国丛书”写一本《中华文化简明读本》,出版后,此书又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作为理解中国的载体推向海外。这也正是他为中国文化的“出走”所做的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