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招入一批新人,波澜不惊的湖面总算荡起了一丝涟漪,一连几天,在新同志的带领下,整个单位的工作节奏似乎都快了几分。新人往往有激情、有干劲、也有冲劲,接到工作风风火火,一刻也不愿耽搁和停留,有的甚至中午、晚上都在加班加点,给人一种异常忙碌的印象,但真实情况却大相径庭,更多是假象造成的错觉,表面繁华不能掩盖内在残缺,新人由于经验、阅历、思维方面的欠缺,常常需要花费老员工三倍甚至四倍的时间来完成一项工作,因为效率相对较低,所以只能牺牲时间进行弥补。
在职场,“扫盲”算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现象。每个人都会有“傻白甜”到“老司机”的转变过程,只不过有的转变得快,有的转变得慢,取决于悟性和思维层次。新人最常犯的问题就是“无脑工作”,表现为做事不想事,身入心不入,始终把自己置身事外,傻瓜式的接受指令,一步一动干工作,脑子主动作为的意识比较差,把工作完全当作被动的机械化流程。工作效率的提升,除了孰能生巧,还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熟能生巧并不是什么难题,俗话说,挥拍千万次,真理自然出,描述的正是这个原理,需要的只是反复的努力尝试;但良好的思维能力却不是顺其自然就能收获的,在这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尝试,需要形成有自己风格的工作“套路”,具备完整的闭合回路,并用之指导当下的工作,再经过实践的丰富和完善,往往能极大的提升效率和操作性。
面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从可能会从局部研究,有的会从全局出发。这可以算作我们思维的起点,起点不同,高低自然不同,这是无法改变得现状,跟家庭、教育、环境有关;但当踏入职场,面对同样的平台,同样的机遇,同样的条件,后天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起点不一样,后天的奔跑速度就必须不一样,如果依然按部就班,甚至停滞不前,高低将会越来越明显,而努力的人,一般都在超越的路上。
把一项工作干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领导也会有不同的评判,从某种角度来看,受人性主观因素影响,工作就没有绝对的极致,只有相对的完美,如何把自己的“极致”转化为别人眼中的完美,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埋头苦干的作风,更需要综合因素的推动,如果我们仅仅把工作当成“工作”,那可能就大错特错了。
进入职场,既然免不了工作的劳碌,那我们何不安心投入;既然干与不干都得面对,那我们何不做出质效。在寻找人生突破口的路上,面对工作,事前多一份筹划、多一份思考,事中多一份检查、多一份努力,事后多一份总结、多一份反思,或许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