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更多的是在阅读和大量的聆听,去吸收各种渠道带给我的知识,文学的,音乐的,大师的,简友的,真是收获颇丰。因为基础比较薄弱,多听多看对我的帮助很大,但还是要多写,好文章是多写多练出来的。
来简书真是太幸运了!结识了好多大咖级的老师和简友,无戒老师,苏乐老师,齐帆齐老师,别山老师,茶诗花,佳琪,欢乐哥,淡月6688……太多太多,抱歉,不能一一列举。从他们的文字里,我学到了坚持,正是他们的坚持,持续不断的积累和学习,才有今天的洋洋巨篇,脍炙人口,出口成章。
都说写作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职业,貌似很对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可以写,只要识字,只要上过一些学,写个作文还是可以的,但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就差之千里了!
这几天一直在听蒋勋老师的课,他用自己特有的平实的语言将唐诗,古代文学巨篇分析讲解得那样具有生活代入感。上学时古诗词觉得很难,理解起来坚涩难懂,但从蒋勋老师的讲解中,似乎变得平易近人,画面感极强。听多了,使我感到诗词歌赋都是那样的好听好记,好像流行音乐一样朗朗上口,没有隔阂和陌生,更像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就在你身边,离你很近,很近。听蒋勋老师的课,每每都有穿越回唐宋,梦回唐朝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好亲切!
我被深深吸引的同时也很有感触,我觉得好的作品是朗朗上口的,没有一点做作的矫情的东西,平铺直叙,直抒胸怀。越是好文章,好作品越是这样。记得蒋勋老师讲到白居易作诗,诗成后,一定要先读给一些不识字的人去听,如果他们听不懂,回来就改,他们懂了,说明写成功了,而文人墨客间的交流的文字是可以高深莫测一些的,但真正流传下来的几乎都是这样传承的平实无华,又有深意的作品。
功夫在诗外,积累是日常功夫,而真正的表达都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像邻家阿姐唠家常,让人爱听,爱读。往往这才是真正的高手。我手写我心,最有感触的事情,往往也是最能成文的素材。
在齐齐老师的课上,专门讲到了谋篇布局,文章从什么地方入手,最重要的是要日常的积累。
记得《杨绛转》中有这样的描述:‘’钱钟书一生酷爱读书,每读一书必作笔记,留下了数量惊人的读书笔记‘’。
在杨绛先生的有生之年,编纂出版了《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全二十册,所收手稿八十三本。外文笔记四十八册,所收手稿二百一十一本。
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常年的读书,记录。成就了一代文学的宗师。
高质量的阅读,大量的输入,积累,每天的练笔,是写作者的必修课。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慢慢有所领悟。持之以恒,逐渐扩大自己的阅读面,量变成质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做好每天的功课,读书,抄录,听课,交流,思考。跟上队伍的步伐,多写多练,不断输出,找出不足,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是晃晃悠悠三十年,有感而发,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齐帆齐第八期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