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智慧—“认识方程”一课有感
在听张齐华老师“‘课标视野’下的重建教材”,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青山区青工赛上来自一所小学老师的课堂,那种围绕方程的定义的教学。这可能和张老师分享的案例有不谋而合的地方。比如张老师提及了关于认识方程的教学案例,他有对X=1是不是方程的深入思考,又对关于X+12>30,X=30,Y+8=32,X-13<5 24-11=13,120-a=80,Z÷3=21的一系列的思考,这是张老师并没有放弃简单传统的教法,他思考如何从课标视野来找到更多的深入内涵。在PPT上面赫然印着这样的字眼“回顾课程标准,寻找方程的真正内涵”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家里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和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很多时候,我们的数学课没有意味,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像张老师这样深入的分析,无论是从课标角度来解释,还是抽取出模型思想来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张老师一直在思考。无疑,这样的思考是有益的。他敢于潜心去钻研,并且愿意花费时间投入其中,并且也感觉到很能贴近本质。这当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认识方程”这样的一节课到底怎么上,某天的时候,我阅读一本书,突然在眼前闪现一些字“吴正宪老师曾经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很多时候,联想就在一瞬间发生的。我们基本上都是满足于知道了层面,如果光光知道很可能还是肤浅。然后,我想搜索关于认识方程这一节课,究竟还有怎么样的上法?是不是和张老师所说的那样呢?观看了蔡宏圣老师执教的认识方程,是不是给我新的思考。
课堂上,他提及的一个背景,认识方程之前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每一个课堂表达想法的地方,他想表达学了就会懂吗,值得继续关注,学习概念,比定义更重要的是什么?
片段一:课前谈话
师:引导学生给现场老师表达慰问,
生:各位观众老师们,辛苦了。
师:你带着同学们表示欢迎,我相信老师们一定会谢谢。
师:时间关系,边上课边熟悉。
片段二:开门见山,学习方程。
师:自己学了,懂了吗?谁来表达什么是方程。
生:方程是等式。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怎么来表示你的赞许。(学生鼓掌。)老师板书课题(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师:谁来举个例子,怎么样的算式就是方程。
生:X+5-=200.
师:我欣赏了刚才的停顿,说明你们鼓掌是因为你们思考。还有吗?
生:2X=200
为什么是方程?
生:因为有未知数和等式。
师:谁来总结一下?
生:是不是一个等式,是不是含有未知数。
师:大家真懂了。(补充板书:)我记得()÷3=12这个是方程吗?
生:是的。
师:理由是
生:它有未知数,也是等式。
生:()里的数是未知数。
师: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方程,我写成Y.4=48肯定是方程吗?
我下面写一道X.3>50
生:它不是,但是它不是等式。
师:但是这个词用的真好。
片段三:天平图演示
生:代表X+50=150
师:看到的事情如果用文字表示,一个橙子和50克砝码,天平右边是一个150克砝码,它们相等。
生:我们把它简化为方程。哪个好?
师:谁来说说?怎么简单写成汉字简单写呢?
生:区别是设了橘子的重量为X克。
生:并且用上了=。
师:还用了什么?
如果用文字写是一长串,还用了字母,符号,数就成了方程。看来方程是怎么来的呢?是由平常数字简化成的数学算式。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把一些未知数转换为字母。
师:那就是方程吗?
生:天平必须两边一样重。
生:它是两边相同。
师:不同人看到周围事物不一样。文学家是悲欢离合的事情。数学家从数学语言,其中之一就是方程。学习方程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就是方程。大家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叫方程?
生:为什么用X,Y表示。
师:这个是大数学家笛卡尔X.Y.Z
我们不同年龄可以写不同样子的方程,二年级()÷=21
生:方程能解所用应用题吗
师:发言的时候要听清楚,不要说的一样。
生:方程的起源是什么?
生:一个算式过多未知数,怎么解出来。
生:为什么叫方程?
生:方程中最多可以用多少个未知数。
片段四:带着问题学习
师:下面老师带来了四个问题让大家一起学习。
你从这里能看到方程吗?
师:谁来说?
生:图2也是方程,图3也是方程。
师:图1有天平为什么还不能写成方程。
生:有三个苹果重于800克。虽然有天平,写成数学方式不是等式。
因为天平向苹果倾斜了。
师:谁还想说
生:图2 是未解的
师:3x>800
图2呢?
师:250=x+y
师:到底可以写几个未知数,多的可以用Y表示,或者更多未知数表示。
师:x+y=250
生:等号的含义表示不同,表示相等。
师:图3也方程,图3和图4根本没有天平啊?
生:800=5x+300
师:听不懂的可以问,我还是不明白,这里没有天平怎么写出方程。
生:我是这样想,一苹果倒入5个小杯和一个大杯,大杯是300毫升,小杯没有告诉,所以这个小杯是未知数。
生:我这样想,800-300=5x
师:老师一直问,没有天平,怎么写方程,换句话说,你要找未知数,还要找什么?
生:等量关系
师: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师:为什么要找等量关系?
师:有些时候不是等式,这么一来,没有天平,你可以找未知数和等量关系。
谁和谁是相等的。用数学眼光记录下来,800÷5x=300
师:先静静想想
师:800-5x=300
生:因为如果是除法,5x和300相乘就是比800大。
师:把图的意思讲明白,800ml正好倒入5个小杯和一个大杯。
生:800ml分给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300,一个部分是5x。
X+300=800
生:我怎么做才能表达相等意思
师:x+4x就可以了
生:可以把x改成为y
师:现在可以
但是y还是代表一个小杯还是不行。
生:可以用y前面加一个5就可以了。
师:x表示一个小杯的毫升数。
怎么看X+300=800也是可以的。
师:这个为什么是方程?
生:有未知数和等式。
师:我把黑板上得方程分为两类,一类是怎么样得,另一类呢?
生:有未知数得地方只有未知数
生:还有括号。
师:最后一个地方,有未知数只有1个。
生:算式里等号后面直接用x,其他用一些什么加x表示
生:这个未知数是得数。
师:这个未知数表示结果的地方,其它和已知数在一起。
师:为什么用方程?
中国在九章算术重记录了方程。300多年法国笛卡尔,现在用的样子
古代用算筹,写成的样子。方程是这门学问。当然还有一个问题,
师:下课孩子们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这才是高水平的。
这样的教学,从学习出发衍生出问题,而这个问题来自蔡老师在孜孜不倦的研究。正如课的结尾一样,真正的好的教学应该从问题来,还有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