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很容易让人静下心来想一些比较深入的东西,认真回顾过去,好好展望未来。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女人在岁月的洗礼下,似乎更容易催生出衰老的感觉,表现在外貌的变化上,女人相比男人来说,更不抗老;表现在心灵的变化上,女人更容易陷入情绪化的泥沼里,伤春悲秋。
都说“三十而立”,30+女人的人生大都已经有了相对稳固的模样,对于人生,少了一份青涩、懵懂和不安,取而代之的是成熟、清醒和坚定。单身的,结婚的,该潇洒潇洒,该忙碌忙碌,人生都已经进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的阶段了。
说“四十不惑”,女人40岁之后,大概都活明白了,那人生是不是就岁月静好、安枕无忧了?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将来的事》,就是一个40+女性的人生断舍离,离我们好像很远,其实也很近。
30岁、40岁,都是成长的一个里程碑,而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是,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面对人生的变奏曲,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舞步。
01
影片的女主角娜塔莎是是一个高中哲学老师,丈夫是大学哲学老师,两个人可以算是“举案齐眉”的代表,和丈夫各自拥有自己的藏书,家里仿佛是一个图书馆。两人拥有一双儿女,假期的时候,常带着孩子去风景如画的海边别墅度假,生活看起来充满了诗意。
她是一个精神世界很充实的女性,随时随地都手拿着一本书,在家里读,在公车上读,在草地上读,在海边读,在教室里读。和学生、丈夫、孩子,都说着一些深奥的哲学语句,每天在“形而上”的世界里游走,对各位哲学大咖的思想早已融会贯通,信手拈来。对于人生的大道理,也已经了然于胸。
她不仅活得很有思想,也活得很有姿态。衣着优雅,谈吐得体,每天穿梭于家里、教室、出版社,忙碌的她看起来永远是一副坚实而笃定的姿态。生活平静如水,看起来一切都在掌控中。
在她波澜不惊的生活背后,也有着让人无比烦心的事情。40+的她是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忙碌的职业女性,还要照顾一双儿女,此外还有一个无限渴求爱的母亲。
母亲有着严重的焦虑症,一天打无数个电话给她,上演各种戏码,“绝食、乱吃药、自杀”,各种求关注。母亲曾有着不幸的童年,内心深藏着被抛弃的阴影,常年和一只黑猫为伴,一星期打三次电话让消防员上门,各种非理性行为背后,是一个心灵失控老人的挣扎。
即使内心感觉疲惫,但娜塔莎始终维持着自己在生活中的优雅和自信。在面对人生一地鸡毛中,仍然有条不紊地生活着。每天上课,照顾母亲、照顾孩子,也鼓励着自己的学生进步,她的人生在四十岁似乎已经活成了典范。
直到有一天,丈夫告诉她自己出轨了,决定搬去和小三同住;
母亲在不断闹腾之后,有一天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两个孩子都长大离家,去开拓自己的新生活;
悉心培养的得意门生和自己有了很大分歧,甚至明确批判她的言行;
因为不愿意迎合市场,出版社决定终止和她的合作;
过去她引以为傲的成功堡垒都在一点点崩塌,她不得不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象牙塔。
片中穿插了很多哲学语录,结合着娜塔莎的人生境遇,让人不断地面向将来,去思考究竟如何抵抗人生的种种困难和不幸。
刚刚遭遇离婚的时候,娜塔莎自嘲,“女人四十,似乎就是要被抛弃的”,学生说她还可以再结婚啊,她反问“我去跟一个老头结婚,还是去找一个年轻人?”对她而言,这似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已经活出自己、精神充实的她,不可能会去委屈自己“和一个老头结婚”;同时,已经四十岁的她,更渴求生活的平静,不会去因为激情和冒险而选择和一个年轻人恋爱。
那么,活到四十岁,被离婚之后,她是不是就被人生抛弃了?
活到四十岁,人生被归零的她,是不是就无所依归了?
她的幸福终点站,究竟是在哪里?
02
看影片前半段的时候,我感觉到了深深的悲观,对于命运的不可知,有着莫名的恐惧。即使是一个活得很精彩的女性,也不能保证自己过去所付出的东西,都能捍卫住自己安逸的人生。读过的书变得没有用,经营过的家变得没有用,付出的栽培也变得没有用。
影片选了一个哲学老师作为娜塔莎的身份,是让她比普通女性多了一份理性,但即使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生活对于她而言,一样是变化莫测。
影片里的很多哲学语言据说是有着很深的启示的,但我并没有太懂。
我看到的是,一个拥有强大内心的女性,在生活的种种变故前,脸上也只有转瞬即逝的微妙表情,仿佛这个生命已经没有了痛感。
但循着她的言行,还是可以看到她内心世界变化的蛛丝马迹。
当跟她摊牌后的丈夫,在家里的桌子上照旧摆上鲜花的时候,她厌恶地把鲜花用袋子丢进垃圾桶,然后又折回去拿回袋子,那恨恨的表情,仿佛在宣告,“这样的男人,不值得我为他多浪费一个袋子”,对于背叛这件事情,她是有着深刻痛恨的。
她在母亲葬礼上读着长长的哲思语录,画面切换到她坐着公交车,不顾其他人异样的表情失声痛哭;在公车上看到前夫携着新人在路上谈笑,又笑又哭的表情;对于所爱的离去,她是有着无限悲伤的。
当她去乡间旅行,和学生交流后,发现彼此意见有很大分歧,原来自己最得意的门生也和自己的思想渐行渐远。临睡前,她抱着那只母亲留给她的黑猫,失声痛哭;对于不被理解,她是有着极度失望的。
活到40+,儿女离开,丈夫离开,母亲离开,她才感觉到了真正的自由;
同时,也感到了真正的孤独;来自生活上的、工作上的,信念上的被掏空,没有人理解的孤独。
虽然从头到尾,她都让人感到一份静水深流的平静,但可以感觉到,对于生活的变故,她是受到强烈震撼的。
幸福永远没有终点,有的是人生不断的断舍离。
每一点断舍离带来的痛感,都是为了激发生命的活力。
03
刚开始的时候,娜塔莎并不喜欢妈妈的那只猫,因为自己过敏;但当母亲离世之后,她经历了婚姻的变故,又莫名其妙地带着那只猫,理由是没有人收留它,大概也是她们都无处安放,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娜塔莎的母亲,一生活在顾影自怜里,而娜塔莎则努力摆脱母亲的宿命,找到了自己的另一条出路。
娜塔莎的母亲去世后,娜塔莎去教堂跟神父讲述母亲的生平,讲得泣不成声。说到自己之所以成为哲学老师,是因为这样的角色让母亲感到骄傲。女儿努力了大半生,是为了给母亲的人生一个宽慰,活出一个更好的样子。而这样代代更替的前进,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吧。
娜塔莎的确比她的母亲活得更坚强,面对丈夫出轨,她虽然心痛,但绝不拖泥带水。对于美好的记忆,虽然感觉不舍,但也绝不挽留。
在娜塔莎的女儿生产之后,她在女儿产房里抱着外孙女开心极了,女儿却突然失声痛哭起来。大概是一路见证了母亲的变化,看到了父亲的出轨,看到了外祖母的离世;如今自己也真正地踏进了她所看见的命运轮回里,为人妻为人母,忍不住百感交集吧。
影片的最后,娜塔莎的学生收养了那只猫,然后娜塔莎的人生也似乎真的翻篇了;回到家里,准备食物陪女儿儿子过圣诞节,对于“无家可归”的前夫来凑热闹,她也果断赶走。
和儿女一起吃饭谈笑,影片在她抱着外孙女,唱着摇篮曲,安静的旋律下结束。
成为了女儿,妻子,母亲,老师,外祖母,一生扮演的角色在不断转变,每一个角色的意义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角色的产生,而人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不断拥抱生命赋予你的崭新角色吧。
我们读过的书,不知道有没有用;我们受过的伤,不知道有没有意义;但我们所努力过的,尝试过的,都会增添我们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厚度,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一道光,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将来的事,究竟会怎样呢,谁也不知道,人生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幸福,对于一个精神独立的女性来说,人生的幸福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勇于面对自己人生的新角色,从零开始去努力,幸福就不会缺席。
生活的旋律不断变化,你要始终聆听内心的声音,就能找到自己的舞步。
所谓幸福,不只是我们看到的岁月静好,也是我们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一次次断舍离。
幸福,是要好好拼一拼的。
柚子妈爱叨叨:
听着跨年的鞭炮声写下了这篇文章,新的一年,有很多的期待;希望能继续在和孩子成长的路上作伴,也和所有妈妈作伴,分享育儿的点滴经验;希望成为更好的妈妈,更好的自己。
祝大家新年快乐!狗年旺旺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你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柚子妈的鼓励!
也欢迎你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