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又是黑色的封面,这沉重而又压抑的色调,一下子让我记起了余华的另一部作品《活着》,当初阅读时的那份心悸和颤栗,福贵惊心动魄的坎坷一生,犹如走马关灯般在脑海里又重新复活了一次。
迫切地想一口气读完《许三观卖血记》,心里又隐隐抗拒着,害怕那惨烈的结局再来一次,害怕心灵又一次经历那种痛彻心扉的、窒息感觉。幸好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卖血于许三观来说是重要的、神圣的。每当家里遇上灾祸时,他都是靠卖血度过的。每次卖完血后,必定要吃“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
许三观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我们从他身上却看到了一个真真实实的小人物的一生。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暴躁与善良,复杂与热心,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个平凡的男人,他一生纠结于最喜欢的儿子许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耿耿于怀却又放不下这九年来的亲情。
他自私且是一根筋,把养和“命”分的清清楚楚。他对一乐不缺他吃,不缺他穿,不缺他教育,和二乐三乐一视同仁,可谓是慈父。
然而他又是复杂的、矛盾的,对于自己的卖血钱斤斤计较,不愿意自己拿命换来的钱给一乐花。于是他们一家去胜利饭店吃面条,却给一乐五角钱买烤红薯吃。
他刀子嘴豆腐心,一边狠骂一乐,一边又在他离家出走后带他去胜利饭店吃面条。
他宽容、善良,在何小勇发生车祸后,不计前嫌让一乐为其喊魂。
他无私、伟大,得知一乐生病要去上海大医院治疗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想尽各种办法去筹钱。为此他一路几次卖血,差点失去生命。
这一桩桩一件件普通的小事,让许三观的形象丰满而真实起来。而给一乐卖血治病这段和前面许三观不给一乐花自己的卖血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许三观父亲的形象更加伟岸高大起来。
善良,自私,伟大,虚荣,宽容,毒舌,温柔,这些本是人性中最普通不过的情绪。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被情绪所控,也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这亦是人性中的纯朴和大善。
也许是苦难给予的共鸣,书中最触动我的细节是许三观用“嘴”炒菜这段了。书中这样写到: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你们别用嘴,用嘴连个屁都吃不到,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
许三观从选肉到刀功,从做法到火候再到味道,“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香气扑鼻,满口留香,只听得一阵又一阵的吞口水声音。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着许三观对家人无微不至的爱意,这字字句句所营造的温馨氛围更是震撼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许三观煞有介事的用嘴巴给三个孩子和老婆“炒菜”,红烧肉和清蒸鲫鱼被他绘声绘地“炒”着。虽是用嘴,可我却从字里行间看到了那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这样以一种画饼充饥的方式消解对食物的渴望,读来虽有趣,却满含心酸。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称职伟大的父亲,苦中亦可作乐,难时处处皆透着温情。
小人物自有他的活法和生活态度,饥饿年代里这样的缕缕温情给这无边无涯的生活里增添了一抹亮色。
许三观年迈时,因想吃炒猪肝而决定再一次卖血,得知自己的血只有刷漆匠才要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曾是家里的顶梁柱,而现在竟然因为老了,他的血卖不出去。他怕,怕家里再有灾祸时该怎么办。这种心里恐慌,让他一时无法接受。所以他哭了,哭的荡气回肠。
这一段恰恰说明了人只有在被别人需要时,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有价值活着才有意义。
作者没有过多的铺垫,没有多余的语言,没有使用绚丽的词汇,就是简单平白的叙事,把许三观这么一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了他的喜而喜,为他的忧而忧。这大概就是余华文笔的绝妙之处吧!
书中许三观一共卖了十一次血,或好奇,或结婚,或赔钱,或治病,均是在重大事件时才不得已而为之。而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前些年卖血,卖肾,卖身屡屡可见,有时是因环境所迫,而有时竟是为房,为车,为了一个苹果手机,这样物质的追求竟是靠卖身体得来的。让人惊诧之时又唏嘘不已。
《许三观卖血记》揭示了一个小人物的伟大与卑微,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的人们,在面对婚姻背叛,贫穷,灾难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毅力和求生的欲望。
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虽早已远去,那个靠着卖血求生的年代也早已不复存在,但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深远意义,还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命运强加给予的惊涛骇浪时,在面对背叛,灾祸时,我们仍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温情去战胜这些磨难。
经典语录:
1.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人只有被逼上绝路了,才会有办法,没上绝路以前,不是没想到办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该不该去做。
2.在时代和个人的种种不幸中,我却看到了生活的种种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乐是生活的味道。
3.这就叫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
4.他的泪水在他脸上纵横交错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缝爬上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长出去的树枝,就像渠水流进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满了城镇,泪水在他脸上织成了一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