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金石学家王懿荣得了疟疾,在北京同仁堂药店买龙骨,发现上面有字(甲骨文),但龙骨上有字一般药店是不收的,故该说法成为了传说。
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小屯村翻地时发现,但被刨去字贱卖。文化的普及拯救了甲骨文。
1898年山东古董商人范维倾发现带字的龙骨,呈现给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初步断定是古代用于占卜的一种龟板,大致确定时代为商代。八国联军入侵时办团练失败投井自杀,儿子王翰甫把甲骨卖给了父亲好友刘鹗(老残游记,主业是采矿做官,洋务运动,但得罪袁世凯,辛亥革命时卷入长沙抢米风潮)。
刘鹗精选1058块甲骨石印印刷出来,1903年出版,并赠送给国内学者部分。孙怡让《名原》(用甲骨和金文材料考证汉字的原始构型)《契文举例》(纯粹讨论甲骨文)。后来罗振玉和王国维接手。
最初叫卜辞或书契,即契刻的文字,殷契或殷墟文字,现在统一叫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