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前人的读书方法,从大的方面说,只有两路,就是所谓的泛读与精读。培根曾把书分为两类,一为细嚼慢咽的,一为囫囵吞枣的。梁启超说:“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百度;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胡适也是把读书分为精和博两类。王云五在《漫谈读书》中说:“我国向来读书的方法,就速度而言,可分两种:一种为’一目十行’的读书法,就是只得大意,不求甚解的方法,也就是今所谓 ‘略读’的方法;又一种为 ‘读之千遍’ 的读书法,就是反复阅读,务期体会入神的方法,也就是今所谓‘精读’ 的方法。“而冯友兰则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
以上两类的划分,依据于书本身和读书的需要。就书本身而言,确有经典与普通书之分,自然对待也不一样。经典宜精读,一般书宜泛读。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说:“怎么知道那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他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这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他们认为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