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活得很清醒,又有多少人活得很迷茫。在一群迷茫的人中,走到了人生中年的人,似乎格外迷茫。而这些迷茫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知道自己迷茫,迷茫但不知道自己迷茫。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不迷茫,有人却很迷茫,还有人甚至已迷茫到不知道自己迷茫的程度呢?
前顺丰速运集团事业部CTO吴建平,在他所著的《超级学习②:自我认知》一书中说,人“快到40岁的时候,该体验的也体验了,对新鲜事物很难提起兴趣。年轻时没有思考过人生目标的人,多半在35~40岁的年龄要面对中年危机,完美诠释什么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段话告诉我们,我们的迷茫,多半缘于我们是没有人生目标的人。所以,若要人生不迷茫,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人生目标从哪里来呢?
1.有了使命,人生才有目标
人生目标从哪里来?从使命中来。有了人生使命,人生就会有目标。
使命是什么?使命是初心,是志向,是我们“为什么而来”“为什么而活”,是人生在世的目的。注意!目的和目标是两个概念,目标不是目的,目的是使命,目标是为完成使命、达成目的而服务的路径。
找到或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人生目的,才能找到为完成人生使命、达成目的而设定的一条条人生路径、一个个人生目标。
孔子明白“天下大同”是自己的使命、目的,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达成自己的目的,他设了一个个清晰的目标。他可以把做官作为自己的目标,让理想在现实中开花;他可以把周游列国当作目标,向诸侯们宣讲自己的主张,只为让更多的人像他一样活;他可以把开门授徒、有教无类定为目标,让自己的思想得以代代传承下去,以造福千秋万代的人。
这所有的目标的设定,其背后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达成自己的人生目的。所以,孔子不迷茫,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要什么”,就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2.目标高远,人生才不迷茫
吴建平说:“优秀的人不会以财富为首要目标,而是在某个领域让自己更优秀。当你优秀到能够帮助非常多的人,为人们带来价值,就会有人愿意付钱给你。换言之,财富是一个人变得更优秀之后的副产品。”
类似的话,舞蹈家杨丽萍也说过。杨丽萍说:“我从不为生计发愁,把一件自己喜爱而又利国利民的事业做好,做到极致,办几场舞蹈演出,收入自然就有了,何愁生计?”
当代新国学代表人物潘麟先生更是说:“深陷患得患失之小肚鸡肠者,注定难成大器。古人云:‘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专心一意地把自己钟爱的事业做到极致,必有很好的收入。这是经济规律,也是生命法则,更是道德之庄严。故至圣孔子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忠于利国利民之事业者,圣贤必赞之,天地必佑之。”
以利国利民利他人为使命、目标高远的人,他的人生必然不迷茫。只有深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人,他的人生才迷茫。
3.不迷茫的人生,才是真幸福的人生
吴建平在《超级学习②:自我认知》里还说到:“薪水、职位,都是外在的刺激和激励,有效期、保质期不会超过21天。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使命感和成就感才能长久驱动自己。”
天天上街买买买,顿顿美食吃吃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但这快乐不能持久。受人追捧的风光,被人仰视着崇拜,会满足我们的居高临下的虚荣心。可是,这些快乐和虚荣满足之后,我们发现,总会有莫可名状的寂寞和空虚在萦绕,说不清,道不明,但真实存在。
真正的幸福感来自使命感和成就感,来自不忘使命、目标高远的人生。一个人,他为这个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多,越能给其他人带来益处,他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就越能得到满足;使命感和幸福感越能得到满足,他的人生才能幸福。幸福的人生,不会迷茫。
所以,当我们感到迷茫,先别急,先找到自己的使命感。幸福的人生,就在我们为社会、为他人创造更多价值的使命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