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天,我再次午睡过了头。
我从单薄的被子里坐起来,屋顶的吊扇被开到了最大,在我头顶呜呜的旋转着,窗外的雨珠伴着凉风穿堂而过,我不由得被冻得打了个喷嚏。
我下床,关掉了电扇,屋子里五张床铺上干干净净,整个宿舍就剩下了我一人。
我看看手机荧幕上的时间,暗自提醒自己下一次一定要记住定闹钟。
二
我的大学,就是在孤独中度过的。
刚刚踏入学院大门的时候,我也曾在心底暗自发誓,憧憬未来的大学时光,立誓要改变自己内向的性子,就像荧幕里所展示的大学生涯那般,去广交好友,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谈天说地,去培养兴趣爱好,争取展示自我的平台,跟室友相处和睦,相互亲密无间。
可是,我真的很讨厌社交。
好友结识了需要经常联络培养感情,不同人有不同的性子,每一款好友都需要区别对待方式,社团常常聚会好吵好烦,应酬好多每天要聚会到夜里,室友性格各异,脾气多样,并非每一款都适合亲密无间。
社团提议要一起聚会,虽然我没有夜里吃宵夜的习惯,为了融入这个“大家庭”,我还是去了。室友们说要一起去K歌,虽然我不喜欢这种吵闹的地方,为了合群,我也跟着去了;有朋友提议要出去郊游,虽然我更想一个人在图书馆安安静静看书,为了不孤单,还是和大家还是一起去了。
这样过了三四个月之后,自己心里的孤独感反而越来越强烈。虽然每次都是一群人在一起,但孤独就像一片汪洋大海,把我吞没,没有喘息的机会。
原因就是,周围室友同学感兴趣的事物,我都提不起半点兴趣,虽然为了逃离孤单,还带着笑容勉强参与,但每次心底都有一个大写的尴尬。时间久了,感觉真的心累。
我这才知道,为了逃离孤单,所刻意做的一切,反而会让人更加孤独。
三
大学里的孤单,可能会令人难过,但是强行合群,会消耗一个人的热情。
我们之所以在大学里聚在一起,不是因为兴趣、爱好都百分百符合,而是因为我们刚好选了同一个专业,刚好分到了同一个班,同一个宿舍。
哪怕去相亲,也总是会遇到合适的或者不合适的,也许是生活习惯不合适,也许是三观根本不一样,很难去强求因为概率而在一起的人成为交心的朋友。
后来,我又回归了形单影单的生活。
一个人去吃饭,虽然餐厅很拥,吵吵闹闹。我只喜欢一个人捧着汤碗,坐在餐厅的最角落。
一个人去逛街,举着一串糖葫芦从街头走到街尾,默默地在心里对橱柜里地商品评头论足,一个人欣赏镜中的自我。
一个人去散步,从新校区走到老校区,一个人坐在湖边的栏杆上,迎着凉风,小酌一口,看着天边的明月,心里默念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个人去图书馆探索,不必担心有人打扰,将书架从头找到尾,只为了寻找自己心仪的书籍。
一个人去看电影,不需要提前约人,提前计划,只是刚好这时有空,刚好路过电影院,刚好心血来潮,单枪匹马的闯进去看恐怖片。
四
孤独是连续的,不孤独是间断的,
孤独的对立面是合群,可是合群的对立面可不是孤独。
有人说,宿舍是堕落的温床,合群是自毁的前兆,也有人觉得,如果没有几个朋友,遇到事情没人帮忙会很麻烦。
可实际上,就算你广交好友,也有可能在病时无人问津,在孤寂时无处诉衷肠。
在大学首先是要学会一个人生活,有自己的个人世界。
如果你比较外向,可以选择主动去交朋友。宿舍、班级没有聊得来的人,那就从你的兴趣入手,比如很喜欢动画,那么就可以去学校的动漫社团瞅瞅,也许会遇到很多精确的同好。展示你自己,让别人更容易发现你。
而如果你是内向型的人,没有遇到合适的朋友,也不必急着装合群。不必要的合群会消耗一个人的精力,但由着共同兴趣而聚集的朋友,却是快意的源泉。
说到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小宇宙。就连在同一个宿舍里,坐着不说话的人,也有可能一个人在做英语阅读,一个人在看电视剧,另一个人在想晚上吃什么。
至少,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系在别人身上。去强行寻求合群,「孤单」本身并无任何意义,优秀的人可能孤独,可能不孤独,重点在于你是否有一件愿意投入的兴趣或者任务,能让你抛开所有去追求。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也许就是最好的孤独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