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其液涕。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手太阴肺经穴歌(《医学入门》)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穴)。
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与井荥俞经合也。
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乳上三肋的中府穴,经过上肢内侧到拇指内侧端的少商穴为止,和手阳明大长今相结合。
主治:喉痛、喘、咳、胸闷,肩臂内侧痛等。
《导引本经》:『肺为五脏之华盖,声音之所从出,皮肤赖之而润泽者也。人惟内伤七情,外感六淫,而呼吸出入不定,肺金于是乎不清矣。然欲清金,必先调息,息调则动患不生,而心火自静,一者下着安心,二者宽中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用无障,而细其心,令息微微,此为真息也。盖息从心起,心静气调,息息归根,金丹之母。』《心印经》曰:『回风混合,百日通灵。』《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逆之则伤肺。』《秘法》云:『行住坐卧常噤口,呼吸调息定音声,甘津玉液频频咽。』无非润肺,使邪火下降,而清肺金也。
肺为“相傅之官”,把身体当成国家时,内脏对到相应的官位。
1、相傅之官:肺
肺是“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所有身上的规矩、节度、节律都是肺脏在管。
肺藏魄。魄的意思是白天见鬼。
如果看到不应该看到的东西,其他人都看不到,而他却看到了,就是魄不守。这个人在大白天,不喜欢出来,怕见到阳光,躲在衣柜里面,看到人很惧怕,就是魄已失。
肺是气之本。气的定义是热气、蒸气。气可以表现在很多地方,像头发出油,就是有气才会出油。快死掉的人,头发都蓬起来。所以头发出油也是气的表现。
肺主皮毛,也就是皮肤毛孔是肺在管。中医治皮肤病,在肺上治疗。肺开窍在鼻,所谓开窍在鼻,鼻在呼吸,毛孔也在呼吸。 夏天进出空调房的时候要憋一口气,等气快尽的时候,再慢慢呼吸,这样就可以减少骤寒骤热带来的感冒。
长眉长寿。眉毛掉,魄不守。
肺主忧,忧太过伤肺。
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情志上过犹不及。太过就会伤到,一旦伤到了,就要用情志去化解。化解就是用相克,忧能伤肺,所以用喜能胜忧。化解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觉知,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发怒的时候,你去观察它,其实当下就没那么生气了。
五脏逼毒法
五脏逼毒法,是古时候在打拳运动之前做的热身,每个脏腑的逼毒都有一个代号,引发肺排毒的商声叫呬,同时配合动作,胸部有肋骨包围住,肺脏在骨头里,练肺脏要把肋骨上下一挤压,肺里面的浊气就只能往外走。人直立,手往上抬,脚尖着地,手往上升时,肋骨会往上升,一上升就压到肺脏,然后呬的声音发出来,发到没有气了,要把肛门提起来,最后发一个无声的气。如果最后一步没做,等于没练,最后一步很重要,老师傅教学生就是最后一步,不告诉你,你就不知道要提谷道。
呼气的时候,刚开始脚是踏平的,到最后要提的时候脚才垫起。在做的时候,可以做五次、六次。在做逼毒的时候会咳、吐,眼泪都出来,这都是好的。练功之前,就要把毒逼掉,身体会很干净,这样练功才能把大气的精华吸收进来。
肺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变动就是说出现问题。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苦味一样是属于火。任何东西经过烧过就是苦味的,辛辣的东西,放苦的东西就不辣了。蔬菜类都是微苦,淡淡的苦,那吃东西若太辣,放点蔬菜,它的辣就淡掉了。
2、阴经之井荣俞经合
肺经有十一个穴道,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阴经,从手肘以下、膝盖以下,从井穴开始,木(井)火(荣)土(俞)金(经)水(合),这是相对的。
这条经是多气少血,流注的时间是寅时,早上的三点到五点在这里,肺气是从左向右走。如果病人每天四点半起来咳嗽,就是在肺脏的中间偏右出问题。(子午流注)
3、肺法象天
秋当温足凉头。正常人要头面身体冷,手脚是热的,这是正常。《黄帝内经》讲,肺脏法象天,整个天像肺脏,皮肤像天幕把人体所有的器官包起来。肺主皮毛,天是冷的,所以皮肤、毛孔、头上通通是冷的,这是正常的,但手脚要是热的。
4、中府穴至经渠
肺经第一个穴道叫中府, 锁骨下方的凹洞,是云门穴。先找到云门,云门穴下隔一个肋骨,就是中府穴。下针中府如果直刺,容易扎到肺。云门是肺的募穴,这两个穴道靠肺很近,扁鹊针灸手法是一针透两穴。由中府透下去,所以针是倒着往上刺,不是直刺,从中府刺到云门,不要刺到肋骨,所以不会碰到肺,而且扎得到穴道。一针透两穴,治疗久咳 、气喘 。
补泻手法
顺为补,逆为泻。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虚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实拒按,虚喜按。顺着经气走,顺气扎针,叫补,逆气扎就是泻。
天府穴
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动脉中,用鼻尖点墨,到处是穴。古人用墨在鼻头素髎穴点一下,手过来,这样手臂上就有一个黑点。
这个穴道专治流鼻血 ,左鼻右治,右鼻左治,采对称治疗。天府专治流鼻血。
侠白
在天府下一寸。扎天府就不用扎侠白。有一种针法叫随寸针。比如说天府下去血没有止,再针侠白,因为差一寸像加强效果,变成两倍效果,增强它的效果。
尺泽穴(又名鬼堂)
肘中约纹上,动脉中,屈肘横纹,筋骨罅陷中。手太阴肺脉所入为合水,肺实泻之。
主肩臂痛,汗出中风,小便数,善嚏,悲哭,寒热风痹,臑肘挛,手臂不举,喉痹,上气呕吐,口干,咳嗽唾浊,痎疟,四肢暴肿,心疼臂寒,短气,肺膨胀,心烦闷,少气,劳热,喘满,腰脊强痛,小儿慢惊风。
主治:风邪、咳嗽、咯血、胸膜炎、肘臂痛。
肺经的合穴,肺实泻之。肺家的实症,在这个穴道上治。直刺就没有所谓的补泻。最简单泻的手法,肺的经气是向下,病人躺平,逆向下就是泻,同向下就是补,顺为补逆为泻。
肺家的实症治此,因为尺泽是合穴,属性是水。金生水,水是儿子,补母泻子,所以尺泽穴,又称肺经子穴。 肺经除了内科病以外,还治疗神经痛。比如肺经运行部位的疼痛。
孔最
尺泽下三寸,压下去在两个肌肉中间,就是孔最。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是发炎的时候用的。
孔最有一个特别的治症,专治痔疮。找压痛点下针。孙思邈的阿是穴不是哪边痛扎哪,而是说诊断的时候,要确定位置在哪。像孔最是三寸,有时在二寸半找到压痛点,有时是在三寸半找到压痛点,然后再在痛点下针,这才是“阿是”。这是阿是穴的精神。
列缺(络穴)
手太阴络,别走阳明。去腕侧上一寸五分,以两手交叉,食指尽处,两筋骨罅中。为四总穴之一。
主治:咳嗽、鼻炎、头痛、齿痛、咽喉痛、项强。
针法:针尖向肘部或腕部,按实际需要卧刺进针,针身在表皮下二至三分。可透太渊。
《素问》曰:『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呿,则便遗数,补之。』直行者谓之经,旁出者谓之络。手太阴之支,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列缺为太阴别走阳明之络。人或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自列缺至阳溪脉见者,俗谓之反关脉。此经脉虚而络脉满。《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惜叔和尚未之及,而况高阳生哉。
列缺找法是把手叉起来,食指尖到处是穴。还有一个找法,先摸到高骨,高骨之下是经渠。经渠后五分叫列缺,经渠前靠近手横纹的地方是太渊。
《素问》说,直行的是经,旁出者谓之络。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 经和经之间有络,这个络从手太阴肺经络穴络到手阳明大肠经。
列缺通任脉,任脉有问题针列缺。从喉咙到阴部都可以在列缺上治。 比如咽喉痛,阴茎痛。
太渊穴—手太阴肺经母穴
本穴为脉之大会,通达十二经络,犹水流之交会也故名“太渊”。太,大也;渊,深也。会经渠之总汇而名也。本穴治肺胀喘满、狂言、咽千、妒乳等症,总以清凉解热之功居多。凡诸郁热之宜治以清凉者,皆可取此。
《道藏·黄庭经》云:“大渊玉浆甘如饴……太清之渊随时凉。”即以本穴功在清凉,故名为“太清之渊”,简称“太渊”。
脉会太渊,列缺经渠太渊,这三个穴道是并列的。在针列缺经渠时,用指甲拨开动脉,下针到穴道后,针会点头,也称为点头针。
《难经》“脉会太渊”,寸口脉会太渊,太渊是俞穴属土。土生金,手太阴肺经的母穴就是太渊,手太阴肺经的子穴就是尺泽,本穴就是经渠。
每个经络都有子穴母穴,阴经就是木火土金水,阳经就是金水木火土。
太渊脉病治此。如心律不整 ,早搏都可以在太渊治疗。 太渊既然是母穴,所以肺虚在这治,久咳为虚为虚症,在太渊下针。
经渠穴
在高骨之下是穴,经渠属性是金,手太阴肺经就是阴金,碰到一个穴道刚刚好也是金,就是本穴。这个穴道跟这个经属性相同的叫本穴。在本穴上补泻皆可。
鱼际穴
穴在手拇指本节后,掌内侧丰肉际。形如鱼腹,古称此处为鱼。《灵枢·经脉》曰:“手太阴之脉……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因名本穴为“鱼际”。
张隐庵谓:“有如鱼腹,因以名之。”盖谓鱼处之边际也。
穴位在骨头和肌肉的缝中。鱼际是荣穴,属火。治乳痈,中医讲乳痈就是乳癌。
少商穴
井穴少商。指甲旁边就是穴。少商穴平常是点刺放血,放血用的。少商也有下针,十三鬼穴,第一个是人中,第二个是少商。
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所以井荣俞经合,从指头到手肘。主要的治症是治扁桃腺发炎。小孩子扁桃腺发炎、发烧在少商放血。发烧者加在大椎放血。
扁桃腺肿大治法
过去的老中医把针藏在毛笔里面。因为直接拿针担心小孩会怕,就骗说涂点药,实际是用针在扁桃腺放血。扁桃腺一放血后,旧的血、脏的血会出来,新的血会进去。就好像比说这条河有很多垃圾,抗生素的方法就像是用杀虫剂,环境没有改变,不会好,而放血就像把河道的垃圾清理掉。
放血后再下列缺、照海,然后少商再放点血。针灸处方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