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假,手头有N个题案没动,日历上画满了deadline。然而我依旧一觉回笼睡到十一点,花一小时精心挑选了炸鸡外卖以后点开了某购物网站。
遥想上一次井井有条,不慌不忙地完成作业,啊,大概是小学时候吧。但我向来以高效自居,而且为此颇感自豪。你看,我虽然开始的晚,但一样完成了,而且平安无事。这说明我比大部分人多玩了十天半个月而取得了一样的效果,我真的是天才啊!
这个逻辑是不是这样。你的逻辑是不是也这样。
期末的时候我一边忧心忡忡一边刷朋友圈,发现大家还都什么也没做呢。于是倍感安慰,发了一条“TT一点都没动ORZ” 的动态,看着瞬间出现并且数值不断飙升的点赞小红点感觉很爽。然后想起来一直追的剧昨天已经更新了呢,这么重要的事我居然忘记了!
其实正经想来,得到的共鸣越多,越说明拖延才是人生常态,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大家互相安慰着,共同拖延。但是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只是是普罗大众的一员。于是“拖延症”成了一种自我标榜,一个甚至带点个性的标签。“懒癌晚期”,“拖延症晚期”,好像糖衣炮弹,一点也不危险。甚至还有为拖延症正名的论调,娓娓道来拖延只是因为完美主义,不到最后不能决定最佳方案,所以不能开始。我干了这碗鸡汤,继续洋洋得意地拖延。
但如果程式化地想一想,假设拖延是大部分人的状态,那么其平均产出应该是以拖延产出的质量为标准的,由此对工作结果的衡量标准也会随之降低,所以大部分拖延者还是能够平安无事地摸过这趟浑水。并且其中不乏小概率的暴击触发者,得到了高于一般拖延产出的反馈,极大地增强了拖延群体的信心。于是拖延症好比自我催眠,引发了无限循环的大规模集体梦游。
有人梦游,也一定有个别人是清醒的。这些人高度自律,生活节奏优美。他们往往体型匀称,睡眠良好,皮肤饱满,没有黑眼圈。他们的单次产出质量不一定全部高于拖延者,但平均质量却遥遥领先,而且持久。这些人常常会写出成功宝典、美容宝典、减肥宝典,企图拯救拖延人群,然而成效普遍也只是被冠以“神”的称号接受点赞。拖延是一种癌,不是你想治就能治。
所以拖延着的我并不是天才,只是确诊患者。而且这个病黏性极强,即使你某天突然清醒看到了雾霾以外的天空,也很快会被周围充斥的病菌重新感染。对抗拖延是终身的事业,需要极强的意志来时刻保持警醒。因为短期的恢复收效往往是微小的,很容易让人放弃,重新选择自我麻痹,从而只有极少的人能真正痊愈。
但现在,读到这里的你有没有给自己确诊?有的话我作为病友,可以给你推荐一方对抗拖延的板蓝根,虽然不能治好你,但能让你一直意识到自己的健康状况。深呼吸,跟我念三遍:
我只是普通人
我只是普通人
我只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