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就#马介璋把潮州菜做成全国品牌
今天,走遍全国各地,都有潮州酒楼。这就是马介璋的功劳,是他第一个把潮州菜做成品牌,推向全国的。
#创业项目#
1988年,马介璋在深圳晶都酒店开办全国第一家大型外资潮州菜酒楼佳宁娜。
在深圳设店之后,佳宁娜相继在广州、温哥华、泰国、海南、昆明、成都、上海等地开设分店,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第一家中餐跨国饮食集团。
“佳宁娜”在潮州话中是“老乡”的意思。佳宁娜潮州菜的成功得益于其多方面的独到,而潮州商人对潮州菜的感情和推动,也是带动潮州菜遍布全球的重要动力。也就是说,马介璋创造了一个潮州菜的品牌,让遍布全球的潮州人成了潮州菜的推销员。遍布全国各地的潮州菜酒楼,成为佳宁娜稳定的利润来源,直到今天在各地扩张的势头不减。
#创业故事#
1949年,7岁的马介璋随父母从广东潮阳去香港。全家人挤住在香港贫民区的一间小木屋,马介璋睡梦中曾从小阁楼上踩空摔下来,下巴至今还有伤痕。15岁初中毕业,马介璋到母亲打工的一家毛衣厂当学徒,为毛衣“抓毛”。第一天上班,什么都不懂的他,到母亲的工作间询问应该怎么做,被老板碰上,认为他贪玩无心工作,当即炒他“鱿鱼”。马介璋安慰母亲时是这样说的:“终有一天我要开比他大10倍的工厂!”
第二份工作是当牛仔裤裁缝的学徒。机敏的马介璋很快成了熟练工,白天在车间缝牛仔裤,晚上还做缝纫,一天工作18个小时,每个月能挣300多元。干了两年,除去交父母补家用的部分,自己也攒下1500元。一心改变自己打工命运的他,迫不及待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创业转业点#
他用这笔钱租下一个地铺,买了两台旧的制衣机,然后与大厂接洽收原料,先把牛仔布料外发给家庭主妇加工,再收回来自己做“上裤头”等工序。
这样的家庭式加工一干就是三年,他从中赚取差价,做得十分顺利,铺位规模逐年扩大,竟赢利10多万元,雇工达到250人。
接着马介璋通过经纪人介绍直接为外商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利润又大幅增长。于是他买地造房,建起1万平方米的达成制衣工厂,步入香港制衣商的行列。
后来他依托内地,在美国、加拿大、荷兰、法国、泰国等国家与港澳地区都设有企业,组成以生产牛仔裤为主兼营布匹、拉链、纽扣等副料的香港达成集团。
马介璋的誓言没有落空,他的工厂比当初炒他的老板的工厂大了几十倍,还获得“牛仔裤大王”的美称。
#创业飞跃#
马介璋是第一批投资深圳的港商。1985年,他开始调整策略,把投资由香港转向深圳。这一招使他的事业有了全新的飞跃。从1985年开始,马介璋在深圳投资500万元设服装厂,第二年就增资到3000万元,继而他又参与了制鞋、旅馆、娱乐业等投资,在宝安县发展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工业村等。在他的带动下,大批港商跨过罗湖桥来到深圳“掘金”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达成集团、佳宁娜集团董事局主席。
潮汕 东东厂
徐洁东
文参考<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