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见今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蒋兆和先生是中国近代国画的宗师级人物,而《流民图》则是蒋兆和最为知名的代表作,现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当然,由于书画的特殊性并不能常展,所以每一次亮相都不容错过。这次《流民图》在《美美与共——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之中出现,因为5日就结展了,所以和可姐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她15:30放学之后冲一下8km之外的中国美术馆,好在压哨(15:58)进入了美术馆。
《流民图》是蒋兆和于1941年开始,历时两年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中国人物画。此画原纵200厘米、横2700厘米,绘画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四处流浪、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应历史原因,该画目前仅残存上半卷,根据官方介绍纵240厘米、横1320厘米,共计56个人物及驴1头。
《流民图》画卷本身,也是充满了多舛的命途。
1941年的北平,蒋兆和先生目睹城内无家可归的难民,决定仿宋代郑侠画《流民图》冒死上谏之举,创作当代《流民图》。1942年9月开始在北平的画室中着手创作。
《流民图》的一大特色就是所有的人物都是有模特原型的,所以无论是流浪儿还是其他,都有原型,看网络的文章写,流浪儿出于好奇和报酬,一请便到,但有些中产阶级的形象不太好找,所以画卷中几位穿旗袍的青年妇女和那位发疯的妇女,都是蒋兆和的学生义务作的模特儿,那几位知识分子的生活原型都是蒋兆和的朋友。甚至现在残卷中出现的那头毛驴,也是从街上借来,拉到画室里作的写生。不过这也是不喜欢蒋兆和画风的人所诟病的,因为中国画传统讲究意韵而不注重写实,所以并不以形似作为追求目标。
从1942年9月到1943年9月,蒋兆和一直在绘制这卷作品,作为一名知名画家、社会名人,在日占区生活,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有关方面的监视。他的画室时常有人来,为保密蒋兆和只说自己素来就喜欢画穷人,在半秘密的状态中,最终完成了这卷鸿篇巨制。据说,当时有知名特务曾经许诺要支持蒋兆和创作,这也是在六十年代蒋老被批判的原因。《流民图》完成后,由琉璃厂裱画师傅张子华以分片托裱最后粘合的方式托裱完成,据说最后的整张托裱是在琉璃厂大街上一夜完成的。
1943年的10月《流民图》在北京太庙展出,网络言蒋兆和曾请照相馆的师傅对全图分段拍摄,并加洗了50套,不过我未找到这批照片。画展在当天即被日本宪兵打断禁展。1944年,《流民图》再次在上海展出,展览两周后画卷被日军借故取走,之后下落不明,抗战胜利后都一直下落不明,直到1953年才在仓库中被发现,可惜由于多年缺乏妥善保存已经霉烂不堪,导致画作缺失了超过一半!《流民图》的残卷回到蒋兆和手中,不过在六十年代再次被批判,索性画作并未被销毁,直至1979年9月中央美术学院作出结论并报文化部党组批准,《流民图》才获得评定,被称为“现实主义的爱国主义的作品” 。此时距离《流民图》诞生已经过去了整整36年,蒋兆和也成了一个承受了36年煎熬的老人。1998年2月18日,蒋兆和的夫人萧琼将收藏了50余年的《流民图》捐献给中国美术馆,自此成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陈丹青一直颇为推崇《流民图》,在《陌生的经验》之中,陈丹青说:如果要问《流民图》中的流民在哪里?他们以没顶之灾的代价,如鬼魂,进入蒋先生这幅画,岂料这幅画亦如鬼魂,在胜利后的漫长岁月间,背负罪名,几被销毁。 或可反证何以今日的中国人,大致仍是精神的流民。
以下为《流民图》局部细节,可见画卷状态确实并不太好。
PS:说起蒋兆和先生,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事情,那就是那个著名的“自画杜甫像”,从面相上而言,蒋先生确实属于中国传统画家的典型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