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谈的都是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和背景。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数据资产。通过对“数据二十条”和“数据入表暂行规定”的解读,我对数据资产有了新的认识,数据资产指的应该是“企业所有或不享有所有权但能够控制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的数据。”
我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定义。首先,不合法拥有或无法控制的肯定不是企业的资产,其次,预期很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不能算企业的资产,还有,就是成本或者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也不能算资产。如果在以上三条都不符合的情况下,又能当下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只能计收入。
数据要想变成资产,也就是数据资产化,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要明确相应的权属,现在我们不谈所有权了,按照数据二十条,要细分持有权、使用权还是经营权;其次,成本或价值要能够合理计量;另外,还要有收益、可利用、安全可控制。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数据资产形成的关键因素。
数据资产的形成需要具备足够的数据积累。在中国的数字化进程中,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完善为数据积累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的质量对于数据资产的形成至关重要。高质量的数据可以提供准确、可靠和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因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是数据资产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数据治理是指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监控的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等环节。良好的数据治理可以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安全性和可信度,为数据资产的形成提供支持。
数据文化是指组织中对数据的重视程度和数据驱动决策的程度。建立数据驱动的文化可以促进数据资产的形成,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机会、优化业务流程和提高效率。
数据资产的形成还需要依靠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在数据资产形成的过程中,保护数据隐私和遵守数据伦理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使用和保护个人数据可以建立信任,同时也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要求。
数据资产的形成需要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因为只有通过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数据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资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创新。比如,在京东金融业务运营过程中,通过分析大数据,可以实现精准的风险评估和客户画像,能够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最后,数据资产的形成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和合作实现更大的价值。开放和共享数据可以促进创新和合作,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应用和价值创造。
谈到数据共享和合作,就不得不提数据流通: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想要发挥出来,形成数字经济,就需要进行交易流通。在此,我们倡议建立数据生态圈,未来企业只有两种命运,要么生态化,要么被生态化。数据生态圈里包括数据源提供方、数据需求方、数据咨询方、数据加工方等,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提供集问题分析、数据方案、数据来源、数据加工、数据开放、数据交易的一体化数据交易市场体系。
对于企业来讲,如何利用数据资产这把金钥匙来打开未来的财富大门呢?
我认为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提高数据的管理水平,提升数据质量,加强数据的合规性管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权益;需要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价值;还要培养具备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
除此之外,我建议企业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应该从明确目标、整合和分析数据、驱动决策、创新业务模式和建立数据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对个人来讲,个人如何控制自己的在线数据并分享数字红利?
由于各种实体收集和使用数据的复杂性,个人对其在线数据的控制有限。不过,个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自己的在线数据进行一定的控制,并有可能从中获利:
查看并了解收集个人数据的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和其他在线服务的隐私设置。调整设置,尽可能限制数据共享和可见性;
查看并了解收集个人数据的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和其他在线服务的隐私设置。调整设置,尽可能限制数据共享和可见性;
探索选择退出某些公司或平台的数据收集。一些机构提供了退出定向广告或数据共享做法的功能;
使用注重隐私的工具,如广告拦截器、浏览器扩展程序和 VPN,以提高在线隐私和减少数据跟踪;
无论是在社交媒体、论坛还是其他平台上,都要注意网上共享的个人信息。限制分享敏感信息,谨慎向陌生网站或服务提供个人数据;
有些平台允许个人自愿分享其数据以换取报酬。这些平台充当个人与有意购买或分析个人数据的企业之间的中介;
个人可以探索数据市场(可以关注一下易华录的数据银行),选择直接向感兴趣的买家出售或授权其数据。这些市场促进了个人与希望访问特定数据集的组织之间的交易;
积极参与有关数据隐私法规和权利的讨论。倡导制定更强有力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让个人对自己的数据拥有更多控制权,并确保对数据的使用给予公平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个人可以采取措施控制自己的在线数据并从中获利,但现实情况是,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往往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控制的。关键是要随时了解网络平台隐私政策,定期查看隐私设置,并在网上分享个人信息时保持谨慎。
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个领先企业在数据资产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经验。
设定明确、可衡量和具体的目标。你无法控制你无法测量的东西。定义数据所有权,正式认定数据的相关角色和职责。目标达成情况透明化、可视化,和奖惩挂钩
从小处着手。不要试图煮沸整个海洋,要争取速赢。了解数据价值,识别并专注于核心数据资产。选择与业务增长、成本节约、风险和合规性相关数据。
让业务用户参与治理过程。业务用户通常是良好数据治理的最大受益者,因为数据治理使他们能够拥有高质量的可用数据,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组建有业务用户组成的数据治理虚拟组织。持续教育利益相关者,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沟通是最关键的部分!
最后,让我们展望一下未来,我们认为数字经济的未来有五大趋势。
企业将更加看重数据资本和人力资本。数字经济在改变企业的资产结构。传统的企业一般需要厂房、办公场所、各类有形设备等等。但数字经济形态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实物资产的依赖大幅下降,更加看重的是人力资本和数字资产,人才和创新能力比以往变得更加重要。当前全球头部企业与几十年前世界的头部企业已经有很大区别,现在的世界领先企业越来越重视数据、人力资本、专利等“无形资本”,数字经济发展可能会继续强化这一趋势。
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投入大量资源来进行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这将包括采用新的技术和工具,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并提升组织的数字能力。
技术创新和深度应用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成为主流技术,助力产业升级;云计算将继续增长,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物联网的普及将加速,引领智能生活;区块链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改变信任关系。
产品交付变成了企业与用户的关联起点而不是终点。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深刻改变"传统"制造业。制造业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也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产品生产者与使用者可能产生持续关联。例如,传统的制造业中,产品的交付意味着生产者和使用者双方交换的完成。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产品的交付往往意味着使用者与生产者关联的刚刚开始。使用者使用产品的情况,可以以数据化的方式自动、及时反馈给生产者,从而可以为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后续改进、升级、迭代等等,提供有用和可靠的参考。
服务在线化、平台化、国际化。此前需要人面对面才能完成的服务活动,很多都会进一步推进线上化的趋势。除了已经发展较为领先的零售类服务部分转变为电子商务外,包括教育、医疗、休闲娱乐、金融等都可能进一步线上化、数字化。凡是可数字化的服务,都具备了可快速跨国交换及全球化的特征,比如找一位为英语国家当地的老师来进行跨国的语言学习,在中国已经变得非常流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中国在数据资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在数据资产和数字经济的征途上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