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点,你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文: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段子:
关于上课时间,永远是个打不开的死结。
学生:老师,我决定了我要跟您学钢琴。
老师:好啊,那你准备一下,可以来上课。
学生:您什么时候有时间啊?
老师:周日可以吗?
学生:上午下午?
老师:上午吧,上午比较清醒。
学生:不行,我上午有数学班。
老师:那下午吧,下午早点儿也行。
学生:不行,中午要午睡,起不来。
老师:那下午四五点钟吧。
学生:不行啊,三点半有游泳课。
老师:那晚上呢?
学生:晚上是家庭聚会时间。
老师:那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哪天能上课?
学生:老师我作业很多的……
老师:那怎么办?
学生:周六可以吗?
老师默默的看了一眼周六的课程表……
老师:那周六晚上七点半可以么?
学生:不行啊老师,我周六要出去玩的,能不能早上第一个上课啊?拜托了老师,你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我特别热爱音乐,音乐就是我的绳命,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有没有感觉是在说你自己?想开始学英语,一直没时间;想开始练瑜伽,一直没时间;想开始学演讲,一直没时间;想开始搞写作,一直没时间;想开始练书法,一直没时间……反正,想学,很想,非常想,可就是时间安排不过来。
想和做,永远是两码事,差别不在于谁先想到,而在于谁想到并做了甚至做到了。有不少人以自己的规划为骄傲,仿佛做了规划,自己就很牛逼,却往往忽略了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想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学会取舍。
比如,你是一个特别爱玩王者荣耀的人,你想开始写作,你会发现,每当你提笔不知道如何下笔时,你的第一感会选择玩一把王者荣耀,游戏结束,写作的事就被凉到一边。
比如,你是一个特别爱追剧的人,你想开始学英语,你会发现,每当你开始学却找不到乐趣时,你的第一感会选择去看一部电影或一集电视剧,看完之后,学英语的事被你忘得一干二净,干脆明天再开始吧。
一来二去的,你想做的事越来越多,你做到的事却一直没有增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没有学会取舍,或者说你的第一感没有培养起来。什么是第一感?看我原来的文章《培养你的第一感》。
——想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一个关键,是不要过分考虑自我的感受。
自我管理的其中一个逻辑是:以目标为导向,适当的放弃私人空间以及牺牲必要的自由。
比如,段子里说到的同学,想学钢琴,这就是一个目标,接下来的对话中,老师一直在帮忙安排时间,可同学却一直有各种借口推辞,并不是说不可以推辞,不可以调整计划和重新安排时间。
而是你会发现,但凡你想要去做一件事,必会有其他的安排要填补你的时间,让你无所适从,不加注意,你的时间就会被浪费在价值不大,甚至无意义的事情上。
比如,段子里的出去玩这件事,相比较学钢琴来说,就完全可以考虑先不去玩。玩也很重要,但在这个时候,这个自我感受完全不必优先考虑。
再举个例子,为什么开会和上班时间均不过分考虑个人的感受?因为这是管理的一个关键。如果开始还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时间安排,就完全乱套了,如果上班时间依据个人情况而定,制度就很难执行。
你会发现,一旦过于考虑个人感受和安排,就不会有组织的存在。说开会,这个有安排,那个有急事,你有时间我没有,我有空闲你在忙,最后,不了了之。
说上班时间,我住的远,我上班会晚一点;她每天早上起来要化妆,上班时间晚一点;他住的比较近,就让他提前来上班吧?听起来还真人性化,是不是?
事实上,有这回事吗?公司会因为你住的远、你要化妆就多给你时间了?就会给你调上班时间了?
我前面还说过《假期才是最好的成长增值期》,理是那么个理,可真要做起来,还真不同意,因为在家里,能约束自己的人不多,过于考虑个人“自由”这个感受的人不少,在自律和放松之间能很好的取舍,是一种智慧。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除了考虑必要性之外,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取舍,不要过分考虑自我感受,否则,你会一直困在想到与做到之间。
文 | 张宗超
爱读书 | 爱写作 | 爱学习 | 爱思考
写人生规划 | 职场 | 自我成长的年青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