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要知道,创作本身就很难
持续的创作和产出很消耗脑细胞。它需要你对生活有足够的体验和观察,还有深度的思考。一篇好的文章一定包含了作者巧妙的构思真挚的情感,还能引发读者共鸣或思考。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做到以上几点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遇到写作的瓶颈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这刚好是在提醒我们,积累的还不够,肚子里的墨水太少了。
(二)先把“书”读“厚”了再读“薄”
先把“书”读“厚”了再读“薄”,这是以前我们中学语文老师教导我们的一句话。只有你看的足够多,积累的足够丰富,你的想法和思路才更清晰。把书上所学到的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就是你自己的东西。写作或演讲就会变得信手拈来。如果多了很多书,还是写不出来,那就是我们没有思考。书本上的内容只是流淌过了我们的感官,并没有渗透到我们的心脏和大脑。
(三)不怕慢,只怕站
写作是可以锻炼的一种能力,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只要你有想抒发的情感,不管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都请先把它写下来,哪怕只言片语,哪怕只是一个故事框架,或者只是几个场景和人物。只要有想法,就第一时间把他们记下来。把你当时能够捕捉到的最真实的情感和细节描述出来。如果是文章,最好可以写下来你当时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便日后补充完整。不要幻想着等灵感来了再动笔,灵感不会告诉它什么时候来。如果达芬奇没有重复画过几千上万张鸡蛋,他就不会研究神奇的“薄雾法”,不会创作出《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样惊艳世界的画作。村上春树每天早上4:30起床,泡好咖啡,吃点点心,开始一天4000字的写作,如果不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又怎能创作出那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只要你开始行动起来,什么时候都不晚。不要抱着很强的功利心去做这件事情,如果短时间内没有获得回报,只是因为我们的努力还不够。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总结一下自己的问题:
最近写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文字,事后发现故事结构和文章段落的顺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一篇文章到了最后总是不知道该怎样收尾。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好像只是在单纯的堆砌文字,并没有捋清思路,没有提前定好故事框架。所以写着写着就迷茫了,文章也散了。因为在参与日更活动,所以写文章的时间大多很仓促,基本都是在晚上临睡前完成的。而且写完也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反复的斟酌和修改。但我最初参加简书日更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逼着自己能够动起来,每天坚持写。就像我刚开始说的,不论好坏,写下来再慢慢修改。勇于开始,是成功的第一步。让写作成为我们的习惯。其次我意识到积累确实也不够,读的书还是太少,每一本书读完了没有深入思考,没有整理读书笔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日后要锻炼坚持)总之,要心怀热忱,笔耕不辍,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与君共勉,我们一起加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