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好久以前写的(至少是两年前吧),周日又至江南,曾住过十年的地方。住过的房子已经易主,也不再像刚离开时,习惯性地把日常中的修修补补依然到这条街上的铺子来完成。但仍然想吃到记忆中的味道。
尤其是烧饼,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烧饼。如果是咸烧饼,应该 酥脆 ,咸鲜, 有猪油的油酥和葱花的香味,当然还有一个个在烘烤后圆嘟嘟的芝麻锦上添花。如果是甜烧饼,能闻到糖化为糖浆的甜美味道和一点点结块烤焦的奇香。一咬,芝麻和饼屑簌簌地往下掉,忍不住用手去接,又停不下咀嚼的动作。那种美妙的味道.....你吃了才知道,尤其是午后三四点。
说起“烧饼”这个事物,必须要回到青春年少的时候。在姚中读的高中,那是成天埋头苦读又成天饥肠辘辘的阶段。虽算不上饕鬄,也足够能吃。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下午第四节自修课时,班里同学会到学校对面的山后新村路口买烧饼。那家烧饼,早上总是摆在候青门江边的三叉路口,傍晚才搬到学校对面。记不清摊主的模样,好像是一对父子。只记得滚烫的烧饼,脆且香。一咬,芝麻,饼屑纷纷往下掉,不知里面有几层,来不及数,早就下了肚 。
后来毕业了。又后来,学校搬到了四明西路,老一中的地方搬来了三职校。大学毕业后,曾经的母校成了工作单位。有一年去开三职开会考会议,走在曾经读书生活过三年的校园,一景一境堵在心头。宿舍楼前的文旦树还是果实累累。恍惚间,有一点点老气泛上来,时光如梭啊。后来三职也搬了,现在就只剩下几幢老旧的楼房,曾经种过果蔬的实获园面目全非,操场也成了停车场,下雨天一片泥泞。多少还是有点伤感。
对了,是说烧饼,那摊烧饼好像也搬了。
因为工作在余姚中学,活动范围就局限在江南这一片,说到烧饼,比较有名的就是新西门桥东侧世南小学附近的父子烧饼了。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好上下学时候,是一饼难求的。 吃过,用余姚话讲,味道老好个,交关赞。后来因为四桥工程,新西门桥重修,成了引桥很长的高桥,走过江就有点不方便了。
后来一直住在江南新城,临近菜场。菜场门口五六年前,新开一家烧饼店。余姚人喜欢吃新鲜,吃新店。这家店一开张,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接女儿放学,想买个烧饼当点心,往往求而不得。本想着过段时间应该不用排队了,结果却是生意越来越好。过了一年左右,又发现一件有趣的事。烧饼店挂上了匾额,上书“崔委兵烧饼店”,这就有点励志的味道了。和女儿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会经过,也当一个故事讲给她听。常常会去买俩烧饼,味道果然是好,香且脆,很久很久以前熟悉的味道。无论是椒盐烧饼还是糖烧饼,一样的酥脆,一样的香,每次都会一甜一咸都吃一遍。虽然热量高,实在是忍不住啊,只好纵容自己一下。
慢慢也熟悉了这一家子,典型的四二一,一家小店养活这么一家子,着实不易。后来,离开了余姚,偶尔回去,还是会到江南转一转,有一次还去买了俩个烧饼。烧饼一样好吃,老板娘的脸更白了,崔委兵的手更黑了。还出了新品种,余姚人喜欢的干菜肉饼,崔委兵居然已经熟练地讲起了余姚话。果然很励志。
在新地方,至今还没买到过好吃的烧饼。不说了,开始饿了,说下去,有点 不人道。话说,刚吃过晚饭。请原谅,吃货大致如此。
最近想要小资一点,决定去吃一点精致的。吃完再写点文字,以骗骗自己,动脑就不会胖,动脑就不会胖。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