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要吃饭,困了,想睡觉。这些不需静心就能去做。那读书为什么就要先静心呢?难道读书之前还要修禅打坐,沐浴熏香?
许多人把读书这件小事看的如此庄重。是因为读书历来就被认为是件苦事,形容读书辛苦的成语,句子数不胜数,什么十年寒窗苦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等,在古时读书唯一的用处就是学得满腹经纶,上京赶考,朝闻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当时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如此,国人历来把读书与辛苦挂钩,把做官等同于读书的终极目的。如若不想当官,极少人会愿意去做这件苦差事。
而到了现代,受应试教育影响,让大多数人对书本上的文字产生了敬畏之心。就拿我来说,我喜欢读书,有时去书店,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密密麻麻罗列着一排排的书时,崇拜与敬畏并行交织在一起,我总会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压迫着我的双膝,要让我跪倒在它们面前。
实际上,书摆在那里,由几百张纸,成千上万的铅字制作而成,它所谓的意义对人来言也是相对的,有人觉得它是知识的殿堂,实际上不过是一本几十块钱,用来给人消遣解闷的东西而已,哪来那么多意义可言。
虽然说读书有着各种各样的好处,不过真别把这事看得那么重,读不读书在短时间内对人造成的影响并不多,甚至读一辈子书也不一定会有什么结果可言。想读书时,拿起就读,不想读时,把它扔在一边。只把它看做用来消遣时间,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就好。
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要带着目的去读书,我不赞同。现代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个目的,功利心太重了。如果硬要带着目的去读书,那就失去了消遣的作用。使读书成了枯燥乏味的事情。反而会让人拖延,让人敬而远之。
既然把它看做一种消遣方式,让兴趣成为读书的源动力,我觉得是好的开始。在这个前提下,读书再不会成为望而却步的事情,大可由着性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来读,逐字逐句或者一目十行,只要能读得明白,随意就好。
读书的习惯慢慢养成,潜移默化中再不会把静心视为读书的前提了。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说把读书看做一种消遣,但在读书时也别只是盲目的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最好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敢于质疑的勇气,与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碰撞,捧着书逐字细细品味,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渐渐投入进去。
等你抬头一看表,发现时间已经过了许久,这时才会觉得,原来读书跟静心,关系还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