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一的时候我们助班曽和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看到女生是四、五个一起走的就一定是大一的。”
这句话极具深意。大一的时候我们刚进入大学,对一切都是陌生而新奇,也对一切充满着防备,因此需要和寝室的同学一起面对,互帮互助。
但是慢慢的就剩一个人,或者两两结伴而行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目标,寝室同学之间也会互相选择更有共同语言的那个人。这种状态会持续到毕业,到毕业寝室同学才会因为毕业论文或是拍毕业照重新聚到一起,再次回忆大学的点点滴滴。
和班级同学的聚会也是一样,在我印象中只有大一那次为班长和另外一名同学一起过生日的聚会和毕业聚餐人是齐的,因为慢慢的有同学转专业,有同学忙着自己的事,有同学不想去。不是因为互相存在着矛盾,而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细微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在同学之间慢慢形成了较大的鸿沟。
是啊,大家来自全国各地,性格也互不相同,要协调统一的确非常困难,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个关系较近、目标一致的小团队。
记得大学毕业拍毕业照的时候班里女生这边也是有了不同的意见,有两个寝室的同学觉得想要拍一些有特色的毕业照,比如婚纱、礼服什么的,另外一些人则觉得最关键的是搞定学士服。作为班长,学士服我是问学院辅导员借的,当我们还没有拿到的时候,她们还有一点着急,怕借不到,甚至有点责怪的口吻。这让我很是无奈,临了毕业了,还不能相互理解?
朋友Y前几日去参加十周年大学聚会,去的人也是很少,甚至觉得无聊,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来不了,因此聚不起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以后只能小范围聚一下。十周年对于自己对于学校而言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但为什么还是很多人没有去呢,想来还是对大学、对同班同学和寝室同学的感情不够深厚,已逐渐淡忘或是觉得在自己生命中不那么重要。
对照自身,大学四年的同窗情谊也不够深刻, 主要原因还是大家没有充分的同甘苦、共患难,仅有的几次聚会都点到为止。似乎应该更为疯狂一些才能建立起更亲密的情感链接。所以等若干年后如果也要举办周年聚会也许情况类似,甚至更为困难一些,因为很多人来自不同省份,过来一趟着实不易。
所以,同学聚会还是要建立在上学时期的交流互动上的,上学时候就相互疏离或是自顾自,也就没有了聚会的必要和意义了。
读书时候的集体活动还是必要的,可以增加凝聚力或是增进感情,但只是坐下来一起吃顿饭,大家没有进一步的交流和互动并没有效果。记得大一刚组建班集体的时候,助班就组织全班同学一起玩游戏,希望相互之间增进了解。其实经过四年的经历,我发现最好的方式是大家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出谋划策、出时出力。我们是否会发现学生会或社团组织的小团队情感就要比班级同学来的深厚?因此很好的组织一两场的活动,共同为班级争取荣誉,同学之间才能更加的亲密。
当然,往事不可忆,来者犹可追,珍惜已经建立的同窗情谊和友谊,继续建立与同事、同学和朋友之间的情谊,努力让自己更幸福才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去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