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乡村小学美术教师,能够更多地发掘和利用多元化的资源来辅助教学是一件很有挑战、很有趣味的课题,美术是一门多元化的艺术课程,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静态艺术于一身。它主要包括艺术实践创作和审美鉴赏活动,以往的美术课成内容比较专业分为绘画、泥塑、木刻、拓印、手工、等很多类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乡教学的特殊性,起范畴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经过近三年的乡村美术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谈谈个人在这个课题上的看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科技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运用当今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动画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讨论的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可以说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产生无异于教育界的一场革命。乡村学生长期以来最难的知识开拓面就是眼界,作为边疆小镇的村小这个问题显现的更加突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导致了孩子很难走出大山,在没有多多媒体教室引入之前他们对外界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了解甚少,对教材内的很多内容根本也不理解,正是多媒体教室的开启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解决了这一个困难。
二、环境资源,我们在教育孩子中发现,当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儿童才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当儿童的生活体验与艺术欣赏相联系时,儿童的审美想象才会得以释放。不用教师刻意的去引导儿童欣赏,孩子也会主动的看看摸摸,去感受花的艳丽色彩,感受生活中的美。我带着孩子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春天的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斑斓的,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他们与色彩鲜艳的花、正在冒出嫩绿新芽的大树都有了亲密的接触,他们可以真切地闻到花香,触摸到花瓣。在这样的接触中。儿童能再一次的感受到美,感受到色彩对他眼睛的冲击。通过这样的环境感染力,儿童对事物的色彩有了新的理解,在运用色彩时有了新的突破。儿童会不停的换颜色,会选用一些平时不用的颜色等。创设与欣赏作品有关的欣赏情境,尤其是家乡的大自然之美,风土人情之美,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视觉冲击,使他们处于某种情境之中,会不知不觉爱到感染,从而产生心理体验,热爱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三、个体资源,所谓个体资源就是老师和学生本身的价值体现,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他人可学之处,在美术教学中也是如此,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多彩世界,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很多时候我都羡慕他们的奇思妙想,因而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孩子的自我发挥、自我创造、自我展示、自我解读、一次美术课成的艺术实践之后一定要做一次作品展示,每一个小组或每一个孩子都要去展示他们的作品,还要去讲述作品中的含义,这样就使得每个画面,每个构思都成了一次资源。这样的资源会随着不同的课程体验,不同的作品展示与评价日积月累,日益丰富,从而增加了孩子们分享美,创造美,感受美的积极性,达成资源共享。
总之,在探索教学新资源的同时我们要有耐心,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现,实现孩子们多元化的,全方位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