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蝶珺
小时候,我害怕母亲不要我了。我总要小心翼翼地远远看(kān)着母亲。我担心可能一觉醒来,就看不见背影了。
我——一个很小的孩子,却总是破坏母亲的家庭。
好像不只是我,妹妹也是。
长大了,听着母亲这一叨唠,我能清楚地理解妹妹的行为举止。
因为我们的世界不想要是光秃秃的模样,至少说有那么一点期盼。
母亲,一个多么美丽的词汇,可是在我们幼小的心里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就是整个世界。可能是因为已经弄丢了父亲的背影的缘故吧!
金砖当志愿者的时候,书记跟我们讲过:一个被收养的孩子是如何聪明,以至于超出大人对孩子人生的预算,什么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实在令人惊讶。
我能理解出来,当时这个孩子内心是彷徨的。因为他没有了自己温暖的被窝,而是寄生在人家的暖炕上。虽说,看到了绿水青山。可是,他如果不能得到领养家人的认可,他也就是没有了整个世界。更有甚者,没有了整个人生。
原因很简单,就是世界很大,思维很小。
当一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心情很复杂,又或者说,行为很混乱,整个逻辑推理,思维导图,都已经混乱。
这时候,根本就没办法思考了,因为思路闭塞了。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应该怎么去做?此情此景,是很希望有一个人能来开导开导自己。对吗?
可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身后空无一人。没有人会理解你,也没人能开导你。可能你对面是黑压压的人群,而同你一条战线上唯有你或者寥寥无几。
原因是:没有人经历过你的生活,他们更多的只能给你提意见。生活是自己的,你过给谁看?你为谁过?
活着是为自己,不为别人。想要别人看好你,你就得先给自己的生活画点颜色,让人家看看。别人给你的只能是意见,或者说是别人的想法。他们并不能替代你来活着。选择权于你。
我的前半生:
我过了3年天真烂漫。
20年活在妈妈的思维里,我看着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我看着母亲那一段段落幕的婚姻影像。
4年多活在孩子的责任感中,我看着生病的孩子,我怜悯,我心疼,我更多的是亏欠。我希望自己来弥补一下,尽绵薄之力。
还有1年,我活在梦里,不知花落知多少;我活在书里,心情不好,就“下馆子”品品前辈留下的感悟;我活在春风里,肆意妄为,觅渡江节。
人活着,不容易。活着就是为了磨掉锋芒。
磨难是为了更好地长大。亲爱的你,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上帝不可能目不转睛地看护着自己的孩子。
是你走在路上,你就要注意安全。是你自己走在路上,你就要小心路滑。是你走在路上,你就要懂得保护自己。是你自己走在路上,那就得学会爱你自己。
是谁,总在你的旅途中设置好陷阱?而无知的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往陷阱里钻空子。
我头疼,是因为我我想太多东西,不能消化。所以,一想就头疼。
我害怕面对现实,是为了我还在阴影中,我走不出迷雾围城,我还看不见自己。所以,一碰过去,就疼,疼了就退到角落里,把自己缩成气球,滚了也伤不了心。
我能明白所有为我着想的人的苦衷,但是谁也不能体会我心里的苦痛。就像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别人也无法真实地问候你的心一样。
活着什么都不是将就的理由,将就将就并不会让自己快乐,更不会让自己过好。
如果活着不是为了过得更好,不是为了开心,那么,你将过得很难,屡步荆棘。那有何欢?
人言虽可畏,更多心不坚。
对自己要有一颗坚定爱自己的心。你都不爱自己了,还有谁会宠幸你。你都厌倦自己了,你觉得别人的爱情里有你会长久吗?
我们只有学会了爱自己,才懂得去爱别人,珍惜美好的一切,温情如水地活着。
“水能载舟,亦能泛舟。”我们趟过了这趟混沌的思流,我们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
顺流而下会很轻松,也很顺利,可同时我们也污浊了。
逆流而上会很吃力,也很无助,可是我们可能收获一个世界,我们有机会让自己清澈如泉。
我的前半生里,过得如尘埃般微小,骗自己也骗了别人的视界,我欠自己一个说法:那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思想旅行。
放开束缚自己的枷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思维之外的世界一定是精彩的,我们一定要去看看,不要局限于狭隘的个人空间,蒙蔽了双眼,模糊了机智,最后,你一定会被自己的生活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