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这本书总共有八十一章,看了接近一半,里面没有什么生僻的字词而且每章字数也不多,但总感觉里面肯定蕴含着深奥的哲学,不然也不会被那么多人研究议论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是“似知却莫能知,也莫能行”。对于《老子》有人觉得他主张的无为很是消极,也有人认为他虽主张“无为”却有治所以并非真的“无为”。我更倾向于后者,“无为”在现在理解为不做什么,这似乎有“懒”的意味。而实际上老子之所以强调“无为”,是为了告诫人们时时谨记不能妄为,而是因循自然的去为。书中老子举出宇宙间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人取法地,符合大地孕育万物的法则;地取法天,因应天的变化;天取法道而运作;道则纯任自然。
在《老子》中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二章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可能是因为里面提到了“美”和“善”这两个字吧,“美”是人所追求的,而“善”是人道德的最高境界。回到这句话,它的主流解释是:天下如果知道什么是美,就丑了。如果知道什么是善,就恶之。也就是说按照《老子》中的思想,正确的做法是要破除这种对立区别之见,即不知美,不知善,便达到了美与善的境界。当读到这一句时会想到白岩松《白说》中的一句话:“当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并以之为潮流的时候,它可能变成一种丑。”这两句相较有点相似又有不同。其实,看老子这句话时我是不太赞同的,因为我觉得这不现实,可能他说的是对的,但从社会现实看,它都会有一个关于“美”与“善”的标准。就如唐朝以胖为美,而唐之后大多又以瘦为美,所以标准是会既定的存在于社会人心之中的。但想到美与丑虽对立但又可以共存的,所以又会觉得老子的话是对的。总之,看了大约一半的老子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能细看,细看的话就会多想一多想就很容易陷进去矛盾的出不来。
此外,《老子》中除了包含了自然哲学和政治伦理哲学也包含了养身处世的智慧。在第一章中就讲到“道”,《中庸》中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但“道”到底是什么呢?有该怎么解释呢?从第一章中“道可道,非常道。”它不能用语言去诉说,因为不会表述也无法表述,而你表述出来的“道”其实远不及真正的“道”,这也显示出了语言的局限性。其实语言虽作为帮助我们表达的一种工具,但它也不能很准确而完整的表示人心中所想,不然也不会常听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句话了。我想,老子也是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妄言的重要性,而在人脸部结构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张嘴,一双耳朵,一双眼睛可能就意在让人“希言自然”吧!真心感觉《老子》适合找一个安静的茶馆一边品着茶一边慢慢体味那个两千多年前的老人家的点点智慧!
《老子》读后感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