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哺芮梓
1
最初见到“合群”的字眼还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上。
那篇课文叫《离群的小鸡》,大意是这样:小鸡离开了朋友们的群落,独自一人出去觅食,不料却遇到了老鹰。至于故事的结局,被捉的小鸡是否安全逃离老鹰的魔爪,早已记不清了。
只是语文老师一脸严肃地给大家讲解课文时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她一遍遍强调:任何人,一定不得脱离集体擅自出行,否则后果就会和这只小鸡一样!!!
是的,小时候听到小鸡被抓,心凉了半截。怪它不听话,擅自出行,才会被老鹰捉走。因此,老师的警告也一直被我奉为圭臬——合群光荣,不合群可耻。我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不合群的后果会很惨烈。
于是,在那个还没彻底弄清楚什么是合群,什么是不合群的年代,我就忙不迭给自己戴上了一顶叫做:“必须要合群”的帽子。
这顶帽子,一戴就是好多年。
我坚信:人只有在群体里才会保证自己是安全的,而不合群,一定会像那只离群的小鸡一样,让自己深处困境。
不光是我,包括我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有着合群意识。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下课铃如约而至,女孩子们时常手拉手一起去上厕所,男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凑在一起打打闹闹。
似乎大家都有着自己的小圈子,而往往这样一个小圈子里会有一个很有领导潜力和组织才能的人。他们是这个群里的老大,有着独裁政权,决定着谁去谁留。来的人受到大家一致礼遇,走的人则会被大家所诟病。
久而久之,闲言碎语不胫而走:
哎,你听说没有?今天小李下课又没和大家一起玩儿,
是吗?我看到小张第三节课下课时候自己趴在桌子上哭了,她怎么了啊?
不知道,我就看到小陈昨天下午放学自己一个人走的......
类似这样的“不合群”事件就像是秘密生长的藤蔓,一旦扎根,便会疯狂生长。拥挤的人群里,时不时爆发出一阵狂笑或是唏嘘。
2
三年级之前,我的生活里,除了上课认真听讲之外,就是课下按照老师的要求,合群。
规规矩矩的我,虽然做不来小团体里的老大,却也并不是唯命是从的小毛头。我不巴结,不抵抗,不瘟不火,不紧不慢。再加上学习成绩好,大家似乎都对我没什么恶意,可也没什么好意。
那时候班里的小团体弄的如火如荼,我却并不想和别人一样去依附谁。在我眼里,他们那点小伎俩都是一样的——一样没新意,虽然,我也并不知道具体的新意是什么。
所以,我还是继续做着我的“自由人”,仗着老师的夸奖和名列前茅的成绩,在每个小团体里留下些蜻蜓点水的足记。
不用在等“老大”的时候和他们一样排队,不想一起行动的时候就自己......现在看来很无语吧,可是那时候也的的确确是这样的。要合群就要听话,那是小时候不成文的规矩,没人敢违背。
接着讲故事吧,到了事情发生转机的时候了。其实这段日子也是我曾经最不愿意回顾的时光:
就在三年级以前,我还一直是那个享有特权的人。不用担心被群体抛弃,不用担心哪一天让自己置身于“不合群”的囹圄中。
可后来的某天,故事的发展忽然就偏离了既定的航线。也许是大家渐渐开始有了公平的意识,我也渐渐开始更加“放肆”地“我行我素”起来,比如说,上厕所不找同伴一起,吃饭不和他们一起......如你所料,我的特权也终于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
忽然的某天,像是约定好一样,大家纷纷“群起而攻之”。相继讨伐起我平日里的种种作为,用现在的话来讲,大概就是“滥用特权”。
而一直偏袒我的“老大”也终于招架不住除我以外所有人的情绪,无奈之下,她一脸为难地给我下了“逐客令”。消息就像无声的硝烟,一瞬间布满整个班级,所有的“小团体”都不接纳我了,我的“地位”竟一下子跌落谷底。
忽然间,享受了好几年的特权就这么被剥夺了,我一下子傻眼了。那时候,我似乎有些后知后觉,起初也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是来去自由,和往常别无二致。
然而,周围的风言风语却从来不因墙的密不透风而停止了传播。仿佛只有一瞬间,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变了。我像往常一样,热情地向周围主动示好,却每每换来冷漠。曾经被人顶礼膜拜的成绩也被大家嗤之以鼻。仿佛是某种无声的抗议——对我曾经“罪行”的报应。
看着大家亲密无间的样子,我脆弱而幼小的心仿佛受到了一万点伤害。我渐渐地,开始顾影自怜起来,时而偷偷为自己曾经的“滥用特权”而后悔。
我清楚明白地知道,这一次,我是被结结实实地抛弃了。那段时间,每天脑子里都在反复想着:我被抛弃了,我被抛弃了。我被抛弃了。
单句循环了很久很久。
我想起那只离群的小鸡,心里的恐惧与日俱增。
3
久而久之,我变得不太爱说话。时常一整天坐在座位上,上课却再也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下课也总是一个人沉默。没人知道我怎么了,或许,所有人都知道我怎么了。只是没人问,我也不回答。
某一天,数学老师在课间时把我叫到她面前,笑着问我:
珺琪同学,我问你,你上课时候为什么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呢?你手上有金子吗?
反应慢半拍的我居然真的把手举到了眼前,看了看,一字一句告诉她:没有。
说完这话,我清晰地看到她的眼里深深的担忧,紧接着是周围同学几乎一齐爆发出的狂笑。笑声蔓延了整个教室,让我无法呼吸。呆立了一阵子,我惊慌失措地逃开了。
可能现在看来,只会觉得自己的逗逼潜质应该提前被开发出来,只是那时的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大家的笑声,让我彻彻底底地慌了。
那时候,每学期期末的综合评定手册上,都会有老师的评语。而我总是无一例外地得到“品学兼优,积极努力”的字样。红红的小本子和期末成绩单是让我能笑出来的唯一理由。
即使是千篇一律,却总能让我小小的心中充满期待。
可是后来,当我看到,“品学兼优,积极努力”之外又加上了一句——该生不太合群,建议多和大家一起好好相处。
那行小字是后加上去的,密密麻麻横亘在一群大字之间,却是那么刺眼。像是乐曲中不和谐的音符,像是班级中不合群的我。
明晃晃的“不合群”三个字,像是刻在我的脑门上。走到哪里,仿佛都会听见大家的窃窃私语:
“这个人,看到了吗?就是她,脾气古怪,从来不合群。”
爸妈看到我难过的样子,时常叹气。我猜他们也在担心我的性格会不会因此而变得扭曲。
三年级时,我在日记本里重重地用红笔写下:我不合群,我是个失败者。
4
谢天谢地,我终于从辉煌而又残酷的小学生活中熬过来了。
全新的中学,全新的老师和同学,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都将被重新书写。我迫不及待地逃离开这个曾把我看做“怪胎”的地方,剪了短发,带上眼镜,是时候和过去彻彻底底告别了。
我开始学着和周围人相处,学着收敛起自己的个性慢慢融入他们。只是,大概被孤立的那几年对我性格影响太深。和朋友们的交往中我总是找不清自己的位置。
因为不合群,我有些自卑,因为不合群,我变得胆小怕事,因为不合群,我总是习惯于取悦他人……不合群,像是我生命中的魔咒,与我如影随形,甩不掉,抖不开,像块橡皮糖,堵住我人生的四面八方。
这样的我,却不得不带着巨大的压力,一步步释放自己,走出自己心里的怪圈。只是这个怪圈外依然是一圈又一圈的屏障,向外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艰难的决定。而同时,我却真的很想留住朋友们,急不可耐地想要摆脱孤独。
我对圈子里的每一个人报以微笑,热情地为别人提供帮助,一贯沉默的我开始搜集起四面八方的笑话讲给大家听。那一阵子,为了合群,我几乎倾尽所有,使出浑身解数。
周围人时常被我的笑话逗得前仰后合,一致觉得我开朗,而我也似乎在一串串笑声中找到些许存在感,乐此不疲地不断制造着笑料。渐渐地,忘记了自己曾经被人看成“怪胎”。
日子平淡地进行着,我的笑话依旧层出不穷。
中考过后,大家都三五成群相约出游。我满心欢喜地备足了段子,却破天荒地,自始至终没接到一个邀约电话。
奶奶问我,怎么不和同学一块出去玩?我尴尬地说,想一个人清净些。奶奶沉默了半天,说,我看你啊,就是不合群......
也许是好久都没听到这三个字了,那天听来,突然觉得它离我很遥远,可即使遥远,杀伤力也依旧不减当年。我看到,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我极速驶来,一并碾压过我的自尊,我的青春;碾压过我形单影只的日子和卑微可怜的人生。
恍惚中,我记起小学时的那个课间,数学老师问我为什么不举手回答问题时,周围传出的尖利又刺耳的一阵哄笑。它们此刻正张牙舞爪地向我袭来,掺杂着那些因我的笑话而引发的开怀大笑,一同扼住我的脖颈,我的四肢,瞬间将我湮没。
我想起《人间失格》里的大藏叶庭,原来我只是和他一样,是个胆小鬼。
因为害怕被忽略,被抛弃,所以伪装成跳梁小丑,告诉别人,我什么都可以不在乎。
只是这一次,小丑终于要谢幕了。它在寂静空旷的舞台上演着独角戏,没有得到期许的掌声。
原来,我一直以来的“合群”都是假象。只是自己演的太过逼真,以至于分不清假意还是真心。
没错,我是那个“合群”面具下,“不合群”的怪胎:我不敢承认自己不喜欢大家聚在一起八卦聊天说长道短,不喜欢自己几年如一日甜腻温顺假装最害的笑容,更不喜欢讲那些毫无营养粗制滥造的笑话,不敢承认,长久以来的“合群”只是向周围妥协的一种方就式。
那时的我,终究是不愿承认自己害怕孤独的。我只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些可怜的存在感而已。除此之外,我找不到哪种方式,能够让我带上残存的力气,去应对这个曾让我心力交瘁的世界。
是的,这个世界的冷漠,曾让我无所适从;骨子里的格格不入,也曾让我耿耿于怀;而如今委曲求全的妥协,更让我深恶痛绝。
生活中,我的朋友来来走走,不愿过多停留。她们零零散散分布在我心间,互相并不认识,也从不曾出现在同一个圈子里。我还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群,也讲不出曾经信手拈来的笑话。
有时,我简直觉得自己像个笑话。
多年来的抗争,满盘皆输。我不再妥协了,开始习惯独往独来,又成了别人口中的所谓“怪胎”。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不再卑微地去讨好别人,也不用再花力气为自己争辩些什么。
5
后来,我索性把qq个性签名改成了——适应孤独,就像是适应一种残疾。
是的,经过了种种尝试和失败,我不再“违抗命运”。或许,我接受了自己不合群的宿命,所以开始适应孤独。
我不再和大家步调一致,无论做什么都选择单独一人。我开始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我一个人吃饭,看书,听歌,逛街,洗澡,看电影,吃火锅......记得网上有一阵子流行“孤独”的级别,那阵子,我几乎孤独到了顶点。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孤独到尘埃里,却没能生出一朵合群的花来。我反而开始愈发讨厌人群,讨厌那些不明所以的吵闹,讨厌熙熙攘攘的喧嚣,讨厌车水马龙的街道。
我讨厌世俗的沧海横流,讨厌人群里的随声附和,讨厌自己和别人一样随波逐流。
我以为自己看透了世事,所以选择“大隐隐于市”。我宁愿做个透明人,不被谁在乎,不被谁关注,也依旧不愿让自己置身在人群中。我要摆脱被人主宰的命运,我要活在自己的期待里。既然世界不接受我,那我同样可以选择背对世界。
我在qq空间里写下灰暗而决绝的文字,内心封锁到极点。我不相信任何人,也同样看不起那些在群体中如鱼得水,曲意逢迎的人。
我追求的是不食人间烟火,世俗在我眼中是那样的混浊不堪。我甚至开始标榜起自己的孤独。一度被我奉为圭臬的真理彻底颠覆成了:不合群光荣,合群耻辱。
那阵子,网上大量的鸡汤和软文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所谓的合群只不过是浪费时间。”“女人因优秀而孤独,男人因孤独而优秀。”“合群是淘汰的开始”......我大口大口地吃着这样的精神食粮,一遍遍告诉自己,我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终将有一天,我会因为自己的不合群而骄傲。
那时候,我把自己看成是那只不被人理解的丑小鸭,盼望着自己终将有一天会像丑小鸭一样,变成白天鹅。
然而,我又一次输了。就在高考以前,我坚信自己长久的坚持会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高考的现实却又一次给了我当头棒喝。它把我从白天鹅的梦里打醒,我照照镜子,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都是那么不真实。像极了一场梦,而现在,也该到梦醒时分了。
那天,我听着林宥嘉的《我总是一个人在练习一个人》,默默看着窗外的雨,悉数这几年如水的光阴。
在此之前,我从未认真思考过,什么是合群,什么是不合群?人为什么要合群?又为什么会有不合群?我也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造成今天的结果,到底是为什么?
6
如果时光能重来,我很难想象,如今的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时光能重来,我想改写最初的故事:离群的小鸡,没有遇到老鹰,而是自己流浪去了远方。
可我知道,时光难再来。于是,我时常在想,如果小时候的我不那么特立独行,目中无尘,是不是就不会遭到大家的排挤?中学时,如果我能够用平常心去对待周遭的一切,而不是用极端的方式把自己化身为跳梁小丑,是不是也可以不那么凄凉?如果我肯用心去了解一个人,一群人,而是不封锁自己,是不是依然可以融入其中,被大家所接受?
诚然,种种错误本可以避免,我却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自己的路。只是这一次,我知道,走错的路,改了就好。
同时,我又时常在想,如果血液里流淌着的本是骄傲和自尊,又如何能放下它们去主动迎合那些自己本不喜欢的群落?如果成绩好不倚仗他人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又如何能抛弃二者投身于别人的觊觎和不屑中去?如果一个人单独行动就被视为怪胎的话,又如何给自己和他人留出宝贵的私人空间?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好像一直在纠结输赢对错。其实,我和他们都没有错,这个世界也没有错。只是我接触的世界太小而已,只是我们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方式不同而已。
从小到大,我没有遇到过和我一样的人,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知道,原来和我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同样独自一人吃饭旅行,走走停停,同样不愿随波逐流,选择独善其身。
只是,和我不同的是,他们不会因为合而沾沾自喜,或是不合而萎靡不振。他们生活的舒适自在,享受一个人的快乐,不会因为合与不合而费力伤神。对于他们来说,合也好,不合也罢,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无可厚非。
直到现在,我才想明白,原来从小到大自己的想法是多么愚蠢和幼稚。其实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认为自己的选择不容置疑。所以,一旦有人跳出来反对,就一棒子打死,不留后路。以至于,非要争个高低贵贱,拼个你死我活。
我们中有太多的人,都认为社会的大方向必然是正确的,在这个大方向背景下,做出同样选择的大多数也必然是正确的。然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这为数不多的可怜人,自然会受到自以为站在胜利最高点的大多数人的诟病。
就像,曾经许多人认为合群是对的,所以无形中排挤着不合群的人。而我,骨子里的血液让我选择了不合群的道路,因而无形中便对合群的人多了几分敌意。
其实我早该知道的:这个世界上,和我相同的人不止一个,和我不同的人也有很多。也许,我们在相信自己选择的同时,也接受别人的看法,才算是真正的成长吧。
也许有人依然想要在群体中找些安全感,所以特别害怕孤独。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安全感是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取的。
如果有一天,当自己足够强大了,即使不合,也依然有所作为。如果自己始终不够强大,即使合群,也只能做随声附和的小喽啰。
“一群人的小学,几个人的中学,一个人的大学”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有些路都不得不一个人走。我们终将面对孤独,并且克服孤独。
想起三毛的一句话: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是啊,我们大多数人都免不了被世间的纷繁冗杂所牵绊,殊不知,这样的直接明了才最难得。不必去承诺什么,不必苛求太多,只需简单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孤独并不可怕,不合群也并不可耻。
7
今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了小学同学的群。出乎意料的是,大家对我的到来表示出了热烈的欢迎。好多人回忆起小时候,甚至说一直羡慕我,感觉我是不了超越的,神一般的存在。至于合不合群的故事,谁都没有再提。或许,那些陈年旧事早已消逝在初秋的风里,消逝在时光的缝隙里。
我突然想到,如果自己以后有了孩子,我一定不会告诉她,强制她合群。
合不合都由她,只希望她能快乐,开心,健康地成长。别像她妈妈一样,为了追随别人的脚步而失去自己,直到长大以后才追悔莫及。
时隔多年,当我终于把合群这件事看轻以后,才真的看清了许多:无论是否合群,都该尽情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的钥匙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任何人,任何群,所能决定的。
阳关大道不一定好走,羊肠小径也不一定崎岖。合群不代表一定正确,不合群也不代表一定错误,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才好。
举例来说:
如果你身处985211,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都在发愤图强,那我劝你要仔细想想,自己的身家背景外貌条件,有哪一点足够支撑你的天马行空,标新立异?
如果你身处川流不息的人行道,身边的朋友们凑齐一堆就要迫不及待勇闯红灯,那我劝你还是保持独立为好,毕竟以法不责众为前提的合群,的的确确是在凑热闹......
识时务者为俊杰。首先,做为一个独立的人,你要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对自己负责。譬如那只小鸡,离群也好,不离群也罢,那都是它自己的选择。它既然有离群的勇气,就必须要做好独自一人面对世间艰险的准备。而我们也一样,只有亲身经历过自己的人生,才能知道个中滋味。
「合与不合,都没有错」
——以上观点仅代表哺芮梓各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