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
而今人长大,心事乱如麻。
————————————————————
味道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有时候不在于菜式的本身,
而是在于那时节、那人和那情感。
——汪曾祺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
在北方,吃饺子有一万种理由。
吃饺子,有时候充满了庄严的仪式感,不止是民俗,更是形成了一种文化。
过年过节吃饺子那是老规矩,自不必多说。
每当有个什么“重大事情”,比如春耕秋收,婚丧嫁娶,牛生犊猪下崽,涨工资发劳保,甚至久旱逢雨也一定是要吃饺子的。
有时候远方来客,或贵客登门,除了热腾腾的饺子,还要炒上四个热菜,拌上两个凉菜,以示重视。
有个什么时令节气,想想就会说:嗯,今天是个什么节气,回家包饺子吧~
记忆最深刻的,尤其农历的冬至那天,饺子更是非吃不可,传说这天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北方有火炕,通常是南炕。冬天外面飘着大雪,屋里暖如初春。
一家人(当然主要基本是女人为主),围坐在炕上,边包饺子边唠家常,誰谁家的小谁考上哪哪个大学了,誰谁家的娶了誰谁家的二丫头,昨天赶集,碰到南街(gai,一声)的老誰谁了……
说着话,一盖帘饺子就包好了。
小孩子们趁大人不注意,偷一个剂子,拿了就跑,捏小兔子,小蛇之类的。
大人发现后,往往嗔怪到“这败家孩子,看我一会儿不打你”。不过,往往还是一边骂,一边又丢过来一块面,“去去去,一边玩去,别跟这儿捣乱……”。
孩子们自然是叽叽嘎嘎抢着闹着笑着又跑来跑去的。
这会儿,大人的骂声又变成了“别屋里屋外乱窜,这点儿热乎气儿都被你们放跑了”。
孩子早跑到外面,把捏好的各种形状放到积雪的窗台,冻成雕塑啦。
老爷们儿们则是坐在凳子上,喝茶、抽烟、聊天。
北方人讲话声音大,远远就能听见,可是同在一个屋子里,炕上一拨地上一拨,男人女人竟能彼此互不干扰,各自唠着。
等饺子快包好了,男主人在女主人的呼唤催促中,去扒灰,生火,在直径近80公分的大锅里填满水,盖上盖子,木柴架在灶坑里,红彤彤的燃起来。
这边饺子在锅里翻腾着,那边屋里的大圆桌子早早就已支好,放上一圈碗筷子,就等一盘盘饺子流水线似的端上来。如果家里老人健在,那一定是炕上的炕桌先放好,爷爷奶奶的碗筷酒杯酒壶先烫上了。
小孩子嘴急,可也是必须等爷爷奶奶先吃上,大人都坐好,接下来才是小孩子的位置。自古至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
小时候经常吃饺子,甚至都觉着吃的腻烦了。一听到吃饺子,准说“又吃饺子啊”。
后来长大,在外读书工作,很少再能吃到那软面饺子了。偶尔的偶尔,自己动手包一回饺子吃,总也是觉得不如大锅里煮出的饺子香。
饺子,竟也成了一种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