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先生去看《美国队长》的影院看到了一副色彩斑斓的凤凰海报,这是对《百鸟朝凤》的第一印象,海报中的凤凰、牡丹、仙鹤等透露出浓郁的古色古香中国味。
与《美国队长》等将人物作为海报中心不同,《百鸟朝凤》海报上的人物形象感觉似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从唢呐吹出的金色的凤凰占据了主画面,是倡导追求精神世界的直白宣传,从这一点看海报其实已经将故事主流价值观展示了出来。
演员——对的演员
整部作品的演员不论从主角影帝陶泽如,还是由小演员演绎的“笨鸟”天鸣和滑头的蓝玉,甚至连那中国首批土豪味极浓的暴发户的演员都选地很“对”。
最能触动我的一幕是焦三爷酒后微醺满足地吹奏唢呐并跟徒弟天鸣说:“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
陶泽如的精彩演绎让观众真真切切地相信焦三爷挚爱一生的唢呐已经融入了他的骨子和血液里。
一个人能在活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热爱并为之付出一生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但又会有多少人能真正发现那一腔的热血?至少我自己到还没有找到,一直在寻寻觅觅却期望终有一天能发现那怦然的心动并为之赴汤蹈火。
剧情——小众朴实
在南方长大的孩子,首先不了解唢呐,不懂欣赏唢呐所演奏出来的音乐,更无法体会唢呐所要传达的精神,在选材上很小众。
如果不是故事情节和演员对匠人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示,我想很难引起观众对于过往的共鸣,进而将唢呐呈现为一个缩影上升到对日渐消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惋惜。
除此之外,剧情中曾多次出现唢呐的伴奏,但印象似乎全剧没有完整地出现一首作品,即便是那神秘的只有德高望重的君子才值得演奏的《百鸟朝凤》也只是虚无缥缈。或是导演故意为之,又可能是因为唢呐在艺术形式上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艺术审美需求。却不禁让人回想起同样和音乐相关的《海上钢琴师》里却留下了许多精彩传诵的钢琴独奏作品。
思考——过去俨然已是过去
作品刻画的匠人精神和唢呐在新时代的冲击让不少泪点低的观众潸然泪下,坐在我旁边的女士就哭了许久,说明作品在情感共鸣上也是能促动部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但是,作品的结尾也仅仅给人留下了惋惜之情,出了电影院我想观众也就会将这情绪置之脑后,因为生活还在快速的继续。至于那曾经坐在太师椅上接受孝子贤孙请师的唢呐匠光荣时代俨然已经成为过去,未来它的命运如何依然前途不明。
文艺的产生本身就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人在生存下去的前提下所产生的精神需求,因此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迭代更新。在过去的辉煌只能说明它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符合了当时人们某方面生活或精神的需求。要继续发挥自身的价值就必须改变甚至涅槃来适应人新的需求。
我所在的南方城市在近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被鄙视为荒蛮之地因为有政策、资金和人的聚集,满足了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而发展成新的城市中心,成为了城市活跃的新动力。
反观那些曾经扬名万里的城市老区,现在就如居住在那里的老人一样失去了竞争力。这些地方曾经的灯红酒绿,十里洋场等等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了往昔的光彩,而现在的经济中心若干年后是否还会存在?在这里我打一个大大的question mark。
因为,任何人也没有能力来阻挡发展的“隐形推手”!
反过来想,唢呐的最初出现或者也在当时冲击甚至消灭了原先的音乐形式。唢呐只是新旧事物的缩影,它的出现不意味着永恒,要想能更长地存在于世,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地改变自己!
但很遗憾,能成功的改变少之又少,最后它们只能成为大时代里某个阶段某些人的记忆,再坚不可摧也会随着时间而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犹如万马奔腾过后飞扬起来的灰尘,微不足道。
我不确定唢呐这类人类精神作品能否融入现代音乐满足新的需求,也不敢断言老城区是否能走出一条新路?
但我相信:“过去俨然已经成为过去!”
最后,唢呐比很多已经消失的手艺更幸运,至少导演努力留下了它的印记,可能成为后人考证的依据和参考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