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被问到觉得自己最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谁。当时其实有点懵,现在回想起来大抵还是更像萨比娜罢,一个无根之人。年轻时应该会很喜欢这样的角色,年纪大一点就会更留意到她的纠结。正如我现在,总觉得重比轻好,但又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挣扎。很多道理自以为懂,却仍不敢在实践中往前迈一步,说白了,我还是怂。
翻检记忆发现,人与人的相遇,终究是很奇妙的。会有各种不同的想法,会有各种不同的人设,相遇在不同的时节,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关系。于是又觉得何必拘泥于社会给予的那些模式呢?同时也愈加接受关系的无常,每个人都有自己季节变换的节奏,遇到了相同的季节,自然拉得很近,而遇到不同的季节,也很难凑到一块儿。后来发现,阴郁的季节似乎更能拉近人的距离。曾经有挺长一段时间,我陷入了断断续续的丧之中,于是和另一些丧丧的朋友疯狂聊天。当然话题不限于丧,分享日常,认真交换想法,可以打出很长一段文字。后来,我们都没那么丧了,也可能是没那么闲了,日子渐渐平稳起来,交流自然也就少了。当然,从冬天到春天,总归是好的。
自然给我们带来美,而温暖和意义还是要由其他人带来,尤其是在低落的时候。尽管人之间的距离总是忽远忽近,甚至会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但那些曾经很近的距离也总能给我启发,许久之后都觉得很有收获。
在家将近四个月,和朋友的联系几乎只在线上,倒也还适应的样子。这里必须得感谢互联网,感谢某些用于远程工作的产品,用它们来搞些工作之外的事真挺好。读诗、画画、读书会、观影会,都可以在云上进行。就像夏日的团团积云,带来了美丽的天空。想一想古人,「人生不想见,动如生与商。」那又是怎样的光景呢?大概会写很长的信,让思念慢慢发酵,也更珍惜相见的日子。
无论如何,还是渴望在线下与人接触,那么接下来还是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