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三本书,里面都提到了一本书《奇特的一生》,讲述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是如何通过他所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成就的故事。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下单买了《奇特的一生》,结果回来一看,竟然是一本短短的小册子。
由李笑来、秋叶、战隼、邹鑫、张兆杰、吴刚等牛人写的读后感悟,我知道我买错了,但我还是用一个小时读完了这本小册子,里面的知识量依然能让我们学到很多。
在看这本小册子之前,我开始问自己,希望在这本书里学习到什么?这让我想到,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的,看书自然也是一样。
柳比歇夫一生高产,有了70多部学术著作,写回忆录,大量的回信,日记,论文,装订成册的有好几百本。
他到底为什么会这么高产,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做到这么高产的,这让我非常的疑惑。
这本简短的小册子给了我答案。
01 目标
《奇特的一生》的作者曾说:坚持柳比歇夫的方法,必须有一个前提,你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
也就是说,柳比歇夫能够做到如此自律,是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任何一个伟大的目标,都需要自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但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才能让自己更加接近你的终极目标。
所以,柳比歇夫的自律,源于他的目标。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参加早起打卡社群、阅读打卡群、减肥打卡群,但是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年加入了一个早起打卡群,可是坚持了几天,就恢复了原样。
因为早起不知道干什么,想着看会书吧,可是看什么书呢?
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很轻松地放弃了早起。
最近个把月,我一直在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自己到底又能做什么?
慢慢地,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每天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想要改变的前提,首先要有一个终极目标,再分解成一系列可以看到的步骤,每天推进一点点,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02 为什么要做时间统计
我今年35岁,过去的人生我把它一切归零,把自己当做一个幼儿园的学生,像两个孩子一样,把读书作为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
大概从一周前,开始记录时间,我记录时间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要了解自己今年到底能干哪些事,时间都用在了哪里?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时间是如何度过的呢?想必大多数人回忆过去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了解时间,感知时间,也会更加了解自己。
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专注时间统计法,不仅仅是单纯记录时间,还会根据不同用途分类详细清单,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他都会汇总自己的时间支出,核算自己用在工作上的有效时间是多少。
这样他才能清楚了解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哪里,长期的记录,让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把控也更加精准,即使没有钟表的情况下,他的判断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
明确的目标,精准的时间把控,让柳比歇夫一生创作了无数作品。
03 时间统计法
我们先来看柳比歇夫的日记: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消息报》--10分,《文学报》--20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他的日记很短,只记录自己工作或者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这种详细的记录,不仅能明确知道自己每天做了哪些事,如果哪些事情没有做好,也能清楚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在工具上,可以用笔记本手写,也可以用手机,但是我更喜欢手写。
刚开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每一块的时间都记录上,每天晚上用电脑进行统计。
时间统计法的答案就是,不管你是谁,有什么梦想,只要看看你的时间花在哪里,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04 输入输出统计法
看到这个输入输出统计法时,我的心里为之一振,过去的自己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输入,与输出严重失衡,每天只是大量输入,看似努力,实则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效果。
你没有这样的感觉,每天输入大量的信息,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如果让你回忆一天都做了什么,能想起的却不多。
直到前几天看《认知觉醒》时,才开始意识到输出的重要性,而看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我更加明白,想要人生有意义,就要大量的输出,产出作品。
输入输出统计法是邹鑫在他的时间统计中总结出来的,他特地请教过学习能力很强的人,“为什么你学习东西那么快,知识积累了那么多?”
答案是:“要让知识和经验产生链接,也就是学习致用,最好保持输入和输出的平衡,但绝不是绝对的相等,输出要更多一些。”
输入就是:阅读各种资料、信息,听课学习、思考等。
输出就是:用写作或者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
如何衡量输出和输入的标准,我们先来看看邹鑫的标准:输出:输入=60%:40%
而我给自己定的规则是三分输入,七分输出,其实不论哪一种,输出一定要大于输入。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有人觉得时间统计法又要记录,又要总结,做起来太难了。
其实,难与不难关键要看你对目标、时间、人生的认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