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传记不多。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是最有名也是最早的,但就因为早,只有西汉以前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天我们了解孔子来说还是不够的。钱穆先生的这本《孔子传》完整反映了孔子的生平事迹,而且这本书并不是简单地讲故事,他更注重分析和总结孔子学说的精髓。所以这本书像是孔子的思想评传,或者说精神传记。
钱穆1895年生于江苏无锡,是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大家。他最传奇的经历是,虽然只是小学毕业,却登上了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学府的讲堂。钱穆一辈子都在研究传统文化。1973年,钱穆写《孔子传》。他为什么写这本书呢?直接原因是受台湾孔孟协会邀请,但深层次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钱穆已经78岁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觉得应该对自己的学术生涯做个总结。钱穆研究了一辈子传统文化,而孔子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通过写《孔子传》,他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二个,近代以来中国多次遭受外国侵略,钱穆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失去了自尊,把自己的文化看得太轻了。现在,是时候重读经典,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么光辉灿烂了。
《孔子传》出版没多久钱穆就失明了,一直到1990年去世,也没有再出版过著作。所以说,《孔子传》的确是钱穆晚年最重要的著作,充分反映了他对孔子、对儒家、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认识。
为了这本书,钱穆搜集了大量资料,但取舍却很谨慎,很多流行的说法都被抛弃了。他针对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做了大量详细的考证,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虽然他在前言里反复强调自己想写得浅显,但是他依然采用了半文言文来写作,这使得这本书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
只要你了解传统文化,孔子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大人物,肯定是绕不开的。在孔子诞生前,中国的历史文化已经积累了两千五百年以上,孔子是集大成者;孔子去世后,中国的历史文化又发展了两千五百多年,这段历史,又被孔子深深影响了。孔子逝世后受到很高的礼遇,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尊为“圣人”。
要认识孔子,就要从他的身世说起。他的祖先是商代的王室成员,名叫微子。周朝初年,周公担心商朝的旧贵族造反,就把他们集中起来,统一监管。这样就建立了宋国,让微子当国君。如果孔子的祖先一直待在宋国,那么孔子生下来就是贵族。然而后来宋国发生内乱,孔子的六代祖孔父嘉被杀,他的后人逃到了鲁国。这样,他们就失去了贵族身份,下降一级,成了为贵族服务的士,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知识分子。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士。他结婚后一口气生了9个女儿,不得已讨了个小老婆,好不容易生下儿子,却天生残疾。眼看无人继承家业,叔梁纥又娶了颜氏。
根据考证,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距今两千五百多年,他的名字叫丘。孔子的父母在尼丘山祈祷,生了儿子,取名丘是为了纪念。孔子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二的意思。前面说过,孔子还有个残疾哥哥。孔子三岁左右,他的父亲去世了,十七岁那年,他的母亲也离开了人间。孔子成了孤儿,日子过得很苦。但他毕竟属于士族也就是知识分子家庭,亲戚朋友都会提供帮助。所以孔子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孔子是以“礼”为标准来写《春秋》的。符合礼的事,他就表扬;不符合的,就批评,自己做的事情被史书记录下来,并且一直流传下去,这对那些坏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孔子虽然把“礼”作为评判标准,但他不是照搬照抄周礼。比如,子张有一次问孔子:“三百年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能知道吗?”孔子回答:商代的礼仪是从夏代来的,减掉了什么,增加了什么,是确定的;周代的礼仪是从商代来的,减掉了什么,增加了什么,也是确定的;以此类推,别说三百年,就算是三千年,我们也能推算出来啊。钱穆举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孔子会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调整,他不是一个保守顽固的人。这其实也是钱穆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知道,五四运动以来,儒家被认为是落后的、保守的,受到强烈批判。相应的,有一群保守派顽固拒绝新思想,拒绝改革。
钱穆和这两类人都不一样。他既不同意一味地抹黑儒家,也不同意儒家应该故步自封,刻意保持孔子时代的原貌。钱穆被称为“新儒家”,新就新在他主张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儒家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加一些什么、减掉一些什么,适应时代的需要。
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享年七十三岁。虽然鲁国君臣没有重用孔子,但心里还是敬重他的,写了悼词予以纪念。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则开始编写《论语》。这本书记录了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最重要的材料。钱穆非常推崇《论语》。他认为,首先,《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的,其中很多人见过孔子,对孔子很熟悉,所以他们的纪录真实性很高,而且非常亲切。其次,《论语》提供的材料,涵盖了孔子的教育生涯、政治生涯和写作生涯,通过分析和体会,我们能准确地认识孔子。这本《孔子传》,主要的材料就来自《论语》。
先说子夏,他是孔子的弟子,熟悉历史文献,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是他提出的。孔子逝世后,子夏参与了《论语》的编撰,据说《论语》有一半的内容,都是他搜集和撰写的。随后子夏去了魏国,后来在魏国主持变法的李悝(魁)、吴起,都是他的学生。
再说子张,他比孔子小四十八岁,是孔子晚年招收的学生,强调忠信,但为人简朴,和墨子的主张相近。孔子逝世后,他去了陈国,独立招收学生,造成了很大影响。
曾子,是孔子晚年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强调孝道。子思,孔子的孙子,跟着曾子学习,据说《中庸》就是他写的。子思是孟子的老师,发展了孔子学说中强调仁义道德的那一面,与孟子并称“思孟学派”。
荀子,孔子逝世后160多年才出生,生活于战国末期。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荀子的老师是谁,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极大地发展了孔子学说。法家的韩非子、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因为这些人,孔子的思想得以流传,并且发扬光大,孔子最终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圣人”,受到最高礼遇。钱穆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很多思想家,各种学说竞争激烈。然而到了汉代,他们的事迹就很难找全了,只有孔子留下很多资料。所以他的一生、他的思想,才能影响今后两千多年的中国人,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