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一半靠挣,一半靠扔,最好的活法是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人到中年,半生已过,一切都仿佛尘埃落定,已成定局,顺其自然,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人生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心境也就截然不同。前半生忙着播种、生根、发芽,才有了后半生的收获、沉淀、结果。前半生懂得争取,方不负来这红尘行走一场;后半生学会放下,才能留住真正重要的东西。
人生就像一场西游取经,前半生如果锋芒毕露,后半生就要握手言和。年轻时,我们都活成了美猴王,狂妄自大,桀骜不驯。总觉得“人不轻狂妄少年”,遇事喜欢呐喊、冲动、绝不服输、视面子和尊严大过天;行至中年,我们跨过许多桥、走过许多路以后,都活成沙僧,温和内敛,云淡风轻。慢慢的懂得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其实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于是,我们变得柔软,不再与这个世界短兵相接,曾经的万世妖王也与岁月握手言和。必竟,现实生活是搬砖总比怨天更有意义。
钱钟书在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时,曾感慨:“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愚妄。”深以为然。成长的意义就在于一步步识得乾坤之大,明白个人的卑微和渺小。而后,学会内敛,学会沉默,同曾经的一切握手言和。人生下半场,挥别曾经意气用事的自己,放下百无一用的面子,才能迎来千帆过尽后的淡定沉着。
前半生我们四海奔波,总是走得太快,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为了赚钱养家,为了出人头地,渐渐疏远了家庭。甚至,与最亲近的家人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人生这场马拉松,为所爱之人拼搏,一直是我们竭力往前的力量,可一路狂奔的我们很难意识到,于家人而言,最重要的不过是久一些,再久一些的陪伴。正如坐拥亿万身家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所说:“一个人真正的成功,是陪伴家人。”
当你老了,回首一生,会发现真正重要的,并非手里的财富,而是那些错过就不再的记忆。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那些前半生错过的,后半生记得补上。
前半生我们奋力拼搏,后半生我们善待家人。有空常回家看看年迈的爸爸妈妈!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发发牢骚,他们愿意怎样活,就让他们怎么活,只要开心就好;对于爱人,更多是感谢,感谢对方多年来的包容和付出,彼此牵着手,未曾离去。而对于孩子,则不再只是盯着他考了多少分,而是关注他喜欢什么,他的未来设想是什么。不再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在他的身上,开始放手,让他做自己。人生下半场,我们仍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就足矣。
前半生我们为工作拼搏,后半生我们注重养生健康。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一个人不再年轻的标志,就是身边随时携带保温杯。每个中年人,都一边默默接受了这句调侃,一边在“保温杯里泡上了枸杞”。前半生,仗着年轻,吃吃喝喝,觥筹交错。愿意为了签一单生意喝到胃部抽搐,愿意为了赶一个项目熬整个通宵。人到中年,目睹过身边生死的更迭,自己的精力也大不如前,方才明白,人生的破产往往不是败于千金散尽,而是败给了透支健康。有时候,不得不相信,只有病痛和死亡才是最好的鸡汤。
人到中年,有一样东西,是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的,那就是年龄。还有一样东西,若挥霍无度,就再也找寻不回来的,那就是健康。前半生,我们牺牲了健康,换取家庭的财富。人生下半场,工作再忙,也别忘了抽出时间锻炼身体,业务再多,也别忘了一日三餐,按时就餐。人到中年,是时候,找回自己了。不光是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不再焦虑和迷茫的心。生活给予什么,就乐于享受什么;生活为难什么,就踏平什么。尽力了,也就无悔了。人生后半生,是时候放慢脚步,让自己喘口气。
人生的下半场,一定是素与简。年轻时,我们忙于为生活做加法,行万里路,阅大千世界,交各色朋友,接纳新鲜事物。中年以后,人生就需要适当做减法,给自己留些独处的空间。告别不属于自己的圈子,舍弃求而不得的执念。学会在独处中与生命对话,不断丰盈自己的灵魂。
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无论曾路过多少纷繁热闹,推杯换盏。大幕落下,我们终将脱身离开,独自一人细数似水流光。很喜欢这一首诗:“生命到头终作古,繁华归尘身归土。多少追名逐利客,一世经营又何苦。”学做减法,享受独处,才是人生下半场最应该学会的生存之道。
人生下半场,越走越少的是时光,越走越长的是智慧。前半生拿得起,拿的是一种气魄和责任。后半生放得下,放的是一份智慧与从容。上半场不缺鸿鹄志,于滚滚红尘中尽情摸爬滚打;后半场留一份燕雀情,笑言“一蓑烟雨任平生”。俯仰无愧天地,内心自在安然。如此,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